台湾新创产业独角兽之一的Gogoro在9月16日宣布与Poema达成併购协议,将用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赴美挂牌上市。SPAC主要是透过IPO募集资金后,专门去收购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透过併购进而获得迅速上市资格和筹资。近几年已经有数间知名企业透过SPAC上市,例如Spotify、Slack、Grab与eToro等。
然而Gogoro即将用SPAC赴美挂牌消息一出,仍引发市场热议,且早在今年3月,另一家国内独角兽AI沛星互动科技(Appier)于日本正式挂牌上市,创台湾首家新创出海挂牌的先例,至今营运快速扩张,市值已超过15亿美元。如今,第二家独角兽即将出走,让人不禁开始反思台湾资本市场的困境。
回顾Gogoro崛起的歷程,2011年在台成立、并在2015年获得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注资三千万美金及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加持下,除了提升其品牌行销及硬体,同时也带动台湾电动车的产业发展。当初国发基金要注资Gogoro时就引起不少争论,然而国发基金看好的投资点主要是Gogoro生产开发的智慧电动机车,结合物联网与云端技术,具备主流发展趋势。再加上Gogoro生产基地在台湾,且多数零组件自主开发,零组件供应商也多数是台湾厂商,不但有助带动国内电动机车上下游产业供应链的升级、发展,未来还有机会系统输出到其他城市,提升我国出口动能。
除此之外,近几年看到政府也为Gogoro量身打造许多政策,不只推广电动车节能省碳提高补助,今年7月20日开板的台湾创新版也是希望能争取Gogoro、KKBOX挂牌上市,然而开板至今目前还没有任何挂牌公司。面对台湾独角兽新创不断出走,我们该如何看待和改变呢?
首先,创新版和战略新版虽然本意是为新创企业订做简便的募资环境,然而高门槛的投资限制、专业投资人条件限制太高的保守作为,反而让优质公司跑至国外市场挂牌。不只Gogoro出走,原本要申请在台湾创新版挂牌的仁新医药,也在7月13日宣布撤件后,即传出其子公司Belite拟赴海外SPAC上市挂牌。根据资诚的统计指出,2020年我国资本市场IPO仅为30家,募资额约146亿元,创近十年新低。本来市场期待随着疫情平稳后获致产业復甦,然而今年5月爆发本土疫情后,上半年仅有14家企业挂牌。我认为将资本市场衰退归咎于疫情这种不可控因素是非常不负责的说法,政府应该要拿出实际的作为去大刀阔斧的从政策面改革,政府应该是引领我们往前的航空母舰,让我们纵使遇到狂风暴雨也可以逆风向前。
以中国为例,已有上海及深圳设立证交所,分别聚焦科技创新板块和成长型创新企业,希望有效支持科技创新、解决中小企业长期面临难以融资的困境,光在2020年上海证交所就为科技新创募集超过2000亿人民币。今年更宣布要设立北京证交所发展「新三板」,主要专注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也可以吸引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流。
因此,个人认为台湾政府应该要积极推动SPAC上市。韩国率先在2009年修改相关法令引进SPAC上市,英国、香港、新加坡也都已经跟进,然而以目前台湾的法规来说,对于公司规模、设立期间、获利能力等都有限制,可见SPAC在台上市仍存在有层层阻碍。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新创公司有技术却苦无资金,在台湾当前IPO成长缓慢、筹资金额趋少的现况之下,SPAC或许是一个转机。
台湾具备很多有潜力、有技术的人才和新创公司,再加上目前全球对于半导体的需求甚大,我们具备趋势下的优势集一身,亟需政府打造适合的环境,加速推动数位经济、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募资。人才培育不容易,流失更是在无形间。因为疫情之下导致远距办公型态建立,让许多在台湾的年轻人实质上是在帮海外公司工作的状况不是少数,本土新创产业也因为国内募资环境不易,而开始计画出海以俾生存。台湾未来能留下多少新创?法规政策松绑与调适、优化投资环境,都是可以让我们在数位经济时代下,透过政策去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新创产业的正向循环,以壮大台湾生态系的架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