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志豪出版社/卫城出版
走在阳明山国家公园中,你是否曾经注意到:有些茶树混生在杂木林中,附近还有用途令人好奇的石屋遗迹?走在许顏桥、三板桥上,你是否曾经好奇,是谁修筑了这些道路?
阳明山,其实是一座被「茶」塑造的山,「茶」为这座山带来了多元的族群──大屯山原是平埔族活动空间,清代渐有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等地的移民向平埔族租地种茶。今天阳明山上的许多古道、桥梁,也是因应早年运茶需求而建造。这些茶经过大稻埕、淡水外销至欧美各国。日治时期,阳明山本地茶农合资成立公司,甚至率先投入生产红茶,开创荣景。战后,臺茶继续蓬勃发展,1970年代是大屯山区制茶场林立的蓬勃时期……。
为了还原重现大屯山区两百年来的茶产业发展史,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委托师大台史所助理教授陈志豪与研究团队,耗时两年,结合田野调查、耆老口访,完成本书,成为台湾第一本纵贯两百年时空,呈现阳明山茶叶发展歷史的专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