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总裁陈南光13日指出,台湾过去20年来通膨率偏低,但用更长期的时间观察通膨议题,可发现「这次不一样」,全球发展结构上出现三大新的因素:去全球化与供应链重组、人口老化与劳动力短缺、政府债务货币化,使得这次的通膨与通膨预期逐步升温。

陈南光说,「通膨预期说变就变,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真的通膨,不应该只解释为短期现象,过去宽松货币政策仍可维持低通膨,但台湾以后没那么Lucky了」,央行货币政策、物价监控、CPI统计都要儘快重新投入人力加快检视,深入研究与调查,否则将引发更大危机。

为纪念中研院士刘大中对台湾经济长期发展的投入,台经院、中研院经济所等经济研究智库共同举办研讨会,主题定为「疫后大通膨时代即将来临?」

原任台大经济系教授的陈南光发表「消失的通膨何时再现?」演讲,指央行长期以来的货币政策在「通膨预期定锚」扮演重要角色,现在的问题是,央行抗通膨的公信力正在削弱,可能动摇民眾长期以来的通膨预期定锚。在疫情导致供需混淆、碳排放管制等新情势,接下来主要央行如何应对上升的通膨预期,至关重要。

他也提及,各主要央行涉入金融市场的运作已深,加上已累积庞大的政府与民间负债,让各国央行政策回应通膨显得踌躇不前。

刘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纪念基金会董事长许嘉栋表示,目前央行的政策利率,即重贴现利率和市场利率严重脱节,市场上充斥太多游资,使得股市和房市等资产价格一直在上涨,央行却不能不顾及全球水平恣意大步升息,只能用信用管制措施,央行货币政策在抗通膨议题上少了着力点。

台湾金融研训院董事长吴中书则说,经济学上控制通膨比控制通缩容易,根据中经院PMI团队调查,企业主对于下半年的获利率持平看待,及至明年也如此,相信因大宗商品引发的WPI上扬,会随着明年供应链回归正常而反向下跌。

#利率 #央行 #刘大中 #通膨 #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