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9月份股市下跌,部分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环境转变与通膨引发市场隐忧。但到目前为止,市场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减债恐慌。儘管市场偶有震盪起伏,但投资人似乎已逐步调整心态,认清疫情时期的高度宽松政策即将告一段落。相较之下,通膨相对具有实质威胁,尤其目前许多产业出现供应链断链,进而推升物价。

总经环境与政策趋势影响股市表现甚鉅。举例来说,相较于低成长股或价值股,高成长股更容易受到利率攀升的影响。但联博认为,用短期总经趋势来评估是否要投资股市并不洽当,因为短期趋势对企业长期获利的影响极低。相较于预测股市动向,投资人应该聚焦于发掘相对不受政策、利率或通膨影响的企业。

根据联博研究结果,倘若通膨长期维持在4%以上,股市表现会受影响,但联博认为,无论高通膨是暂时还是长期现象,投资人不应该因为通膨隐忧而避开股市。举例来说,在通膨环境中,企业若拥有实质订价能力,营运表现将远优于订价能力不佳的竞争对手;有些公司可能会受到原物料涨价的拖累;有些企业如大宗商品公司、不动产与银行业者,则通常能受惠通膨趋势。

除了全球货币政策与通膨升温疑虑,近期利空频传的中国也是投资人担忧的一大焦点。7月间,中国政府针对补教业与科技业祭出监管措施,股市应声下挫。到了9月,中国房地产龙头恒大集团爆发债务危机,导致投资人担心房地产产业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投资人对债务危机可能蔓延的隐忧固然可以理解,因为这不仅可能衝击债券持有人,还有机会加深市场波动。

儘管如此,联博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或许能够抵挡压力。虽然中国政府预计不会出手协助该公司,但预计中国政府将设法避免房地产业崩跌。以中长期来看,淘汰营运难以为继的企业对整体经济和产业的财务体质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在夏天的一连串监管举动,也需要从整体经济环境与背景来观察,实际上,中国突然加强监管的举动有前例可循。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成长快速,政府经常必须调整政策,才能赶上有如光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儘管政策法规动向难以预期,但投资人经过慎选后,可望发掘较不易受监管机构锁定的个股,尤其是在相对成熟的中国产业如核心消费品、工业与原物料等。

对于易受法规影响但具有吸引力的个股,投资人可在基本面分析中加强风险报酬的考量,再伺机以合理价位布局。

此外,随着中国政府追求「共同富裕」政策,且推动减碳政策,新法规也有利于部分产业与企业的发展,进而创造出投资机会。

总体来说,经过2021年前三季的涨势后,现阶段投资人仍要特别留意股市回檔风险。但股市长期潜在报酬仍具吸引力,非其他资产所能取代,即使短期会有波动,长期来说还是可望呈现上升趋势。

联博建议,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不妨藉由专业的主动式投资组合经理,协助发掘当前环境下具有成长潜力的标的,包含抗跌或优质企业,那么无论选择成长股导向或是价值股导向的投资组合,中长期来说都可望能从中受惠。

#投资人 #企业 #中国 #通膨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