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报载有资深的高等教育人员,将学校教育无法培育出就业人才,归因于学校只教理论,但没有办法做深度学习的结果。这所指的深度学习和一般人工智慧的深度学习有所不同,指的是对于基础运作原理的深度了解。事实上这样的讲法,讲的还是在教理论,只是变成是理论的深度教学罢了。
一般学校教育以培养优秀学术研究人才为目的,所以着重基本理论教导与论文研读写作。传统的技职教育,应该是教导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然而现在因为家长都希望小孩能得到大学和研究所的文凭,所以变成原本应该是属于技职教育系统的科技大学里面,所有的老师跟一般大学并无差异,都是由研究学术的博士教授任职,同时也都设了硕博士班,几乎与一般大学无异,完全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常有人批评大学只教理论、不教实务,对于就业完全没有帮助。大学对批评所做的一贯反应是,大学教育不是职业教育或就业训练班,他们做的是全人教育。所以并不接受这种对实际没有帮助的批评,反而觉得他们所从事的就本来只是一个素养教育。
现实上,一般大学毕业生,尤其对电机资讯的毕业生来讲,到职场上几乎不可能立即完全上手。可能还需要花个一、两年重新训练以后,才会开始了解企业内所操作的各种系统的使用方式,然后才能开始有些贡献。一般只有大企业才有这种财力,再投资一两年对新进人员进行就业教育。小企业是完全无力做这些事情,所以这些新进人员往往开始就只能做些打杂跑腿等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之后只能看个人的造化,看看有没有人要教你。
职场上,每个公司日常作业所需要的工具都不太一样,自己有自己一套。然而大致上还是跟着主流跑,有一些大家最常用的主流系统和工具。于是像资策会,工研院或是电脑补习班,都有提供半年300小时或一年600小时的各式工程师训练班,让大家在半年或一年之内让实际操作能够快速上手而找到工作。所以同样是上课,学校花四年时间所教的东西,没有办法让学生立即上手就业。而外面的训练中心花一年,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就业,所差的就是到底在教什么。
从小学生常常就发现,照着课本念,到考试的时候往往答不出来。因为考试的东西跟课本上面讲的不太一样,中间还差了好几个步骤。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许多的参考书,把中间所差的步骤补起来。让学生看了这些参考书,照着上面所指示的方法练习之后,就能在考试中顺利作答。
现在的大学教育也差不多是一样。学校教的,跟日后在职场上需要用的不太一样,中间差了很多步骤。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就业教育机构的生存空间。慢慢地大家就会发现,为什么不教在工研院或资策会中半年或一年的训练就能教会的东西,而要让学生在大学里耗四年,却什么技能都没有学会。
有些技职教育就以教学生考上很多证照做为招生的标榜,然而,考上这些证照的学生,事实上还是很难就业。就是因为大部份证照只考笔试,没考技术操作。只有劳委会的技术士检定考试才是真正学科跟术科并重的测试。而术科就是真正在职场上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比方说化妆师就真的能把妆化起来,电工就需要把线拉对,烘焙师就需要把麵包蛋糕做出来。这些与实际就业技能结合的术科测试才是真正的技能考验。
实务上的电脑网路工程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状况,快速地在电脑上打出指令。程式设计师需要在键盘上,立刻写出程式并加以测试执行。这些都是就业的基本起步技能,然而一般的学科笔试并没有办法测到这个程度。唯有透过不断的练习,通过术科考试,才能让大家不太需要思考就可以熟练地做出动作。这些就是就业的基础。
现在的电机资讯教育系统只讲理论,让实际的技术无法传承。前端多少流量需要后端多少机器才支撑得了,多少份拷贝才能让资料不至于遗失,这些基本的实务方法,在我们这边却变成了高深的技术。别人几十亿的流量,每天也都跑得正常,我们只要十几万就当了。外面网路系统上同时留几份拷贝都可以,我们却只留一份后就搞丢了。所以才会常常发生天才设计的系统每推必当,或上传资料檔案遗失的离谱事件。如果连基本的电资技术都没办法传承生根,再多的深度学习也将是枉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