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双限政策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涨价,进一步加深上中下游企业利润的分化,市场多数认为政府在考量稳定经济的前提下,短期双限双控政策可能会出现调整,但长期在碳中和大背景下,能耗双控大方向难以改变,长期来看,高耗能产业依然受到限制。

2021年大陆政府一连串政策公布、约谈企业等,再加上近期因为地方政府能耗不达中央政府标准,而导致的拉闸限电政策,让投资人出现疑虑,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拉闸限电政策带来经济短期衝击,但碳中和是长期政策目标。

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来,中国改革、转结构的政策没有停止过。从一开始的打击贪腐、影子银行、供给侧改革,到现在中央政府高度关注教育、网路等行业监管及碳中和政策等,但投资人的反应是否比过去更为悲观?投资人担忧大陆的严格监管将会影响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对比2020年经济强力復甦,2021年预期总体经济增幅回落,加深了市场疑虑。近期密集的产业政策实施,市场的第一个想法皆偏向负面,但若认真思考,这一连串的产业政策或许并没有这么负面。

短期大陆经济数据不如市场预期,加上短期双限政策可能使经济数据进一步下滑,这样的状况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持续。但以大格局来看,可以从几个方向思考。

大陆在改革大跃进、经济大幅成长之后,庞大的经济体已经面临到一些问题,人口结构开始转变、人口红利消失,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野蛮生长的网路平台垄断,学龄孩童的沉重课后压力,经营效率较好的私人企业融资的难度却高于效率不彰的国营企业,债务问题与中美贸易战等等都显示,大陆产业结构与社会面临了转型的必要。

「经济学人」形容大陆正在做一场豪赌,而这带来挑战、危机,同时也带来转机跟机会。在一连串的开放之后,投资人或许已经渐渐遗忘,大陆并非自由经济而是计画经济体制,回想大陆提出「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加上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战,就不难理解大陆近期产业政策的转向。

未来,大陆产业的发展将会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投资思考的方向需要转变,从推出的政策配合「十四五规划」,可以找到明确的方向是高端制造业、大陆自主可控及碳中和会成为重点产业。至于哪些产业很可能不再是宠儿?大体可分为垄断、金融监管、数据安全及社会福利等方向,涉及这些政策变化的行业,可能改变过去享有高估值或政策扶持的状态。随人口红利消失,必需消费也将不再必然性地成长,消费将转向具有订价权的消费品。

投资人对于大陆市场普遍看法悲观,但其实并不需要这么悲观,有政策受害者就会有政策受惠者,同样地,有经济结构转型的受害者就会有经济结构转型的受惠者,危机就是转机。投资人须谨慎理性分析近期的政策,配合大陆的计划经济目标,就可以找到未来的投资方向。

#投资人 #大陆 #企业 #结构 #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