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GDP第3季增速意外跌破5%,显示大陆经济动能减退,加上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率达10.7%,创有统计以来最高纪录,更引发停滞性通膨风险疑虑。但同时间大陆发行40亿美元债券,利差创下歷史新低,代表市场投资人依然看好大陆前景,显示大陆经济短期面临挑战,但不会构成长期衰退危机。

共同富裕与转型并行

大陆第3季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主要是当局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电力供应短缺所造成,出口和房地产是拉动疫后大陆经济復甦的主要动力,但由于9月房地产投资比1年前下降约4%;另一方面,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电力短缺因而造成工厂产量减少,一些中小企业失去订单,而不断高涨的航运价格,也对大陆外贸企业造成一定衝击。7、8月分多个地方遭受零星疫情和水灾衝击的偶发因素,也不可忽略。

探究大陆经济动能减退原因,主要为短期因素,尤其对大型网企与房地产的整顿,可能会造成短期衝击,但北京着眼于长期利益的宏观政策,是为后续动能创造空间。

首先,大陆经济在向高品质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布局共同富裕。若是房市过热,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对长远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安全无益,整顿房地产业成为大陆治理的关键挑战之一。大陆政府早在去年夏季就开始收紧房地产业,要求开发商削减债务水平,恒大爆发债务问题后,北京可能微调紧缩措施,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控制,但会坚持降低房地产财务杠杆风险既定政策。

大陆经济韧性极强,结构持续改善中,其中高科技产业、数位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虽然整体固定投资增速放缓,但高科技产业投资却增长快速,大陆今年迈入「十四五规画」,将在科技发展上展开全面布局,可以说大陆的投资结构在发生变化,新旧经济动能正处于转换期。

其次,能源供应紧张是阶段性的,估计第4季会缓解。目前全球能源供应紧张,这一方面是由于新冠疫情所产生的限制结束后,经济復甦提振了企业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减碳的议题下,主要经济体从各方面限制了传统能源行业的投资开发,从而推升了能源价格。随着相关措施逐步施行,煤炭、电力供应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会逐步降低。从9、10月分的情况来看,大陆电力生产增速已有所加快,估计大陆政府在落实气候目标方面将更具弹性。

将放缓转化为长远动力

此外,大陆政府前期的财政政策有望在第4季见成效。从数据上看,大陆政府在基建投资方面呈收缩状态,今年前3季仅增长1.5%;在金融和财政政策上也採取了降杠杆、减轻地方债务等方式,为未来做政策准备。

「十四五」期间,大陆将推进102个大型基建项目,但地方政府在今年前8个月,共发行了1.8兆元(人民币,下同)专项债,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第4季则将发行约1.56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持续减少。

由于去年大陆经济受疫情影响,整体呈现前低后高趋势;今年受基数影响,经济增速前高后低是正常情况,并不意味着大陆经济復甦的整体态势有所改变。加上第3季服务业增长明显,9月分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2.4%,高出上个月7.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大幅回升。今年前3季大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4%,可以看出大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在增强。

排除大规模疫情和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大陆消费支出将在第4季继续恢復。大陆总理李克强承诺第4季增长维持5%左右,全年经济增速仍可达到8.6%,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的6%以上目标。在经济转型压力不减的情况下,能否做到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地将短期内的放缓转化为长远的增长动力,把握好结构性改革良机,是对大陆政府的长期考验,而不仅仅是关注下一季的经济数据表现。

#大陆 #能源 #长远 #投资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