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卫福部健保署今年开放门诊病患使用视讯诊疗服务,精神科医师表示,视讯诊疗开放后,拒学症孩子免出门就能被帮助,有轻生衝动者,医师也能及时介入,近期精神病患社会事件频传,稳定的治疗能在社会安全网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可惜疫情结束视讯诊疗服务就要停止实施,呼吁政府积极修法,让视讯诊疗在疫后继续沿用,勿让政策「赢在起跑点却输在终点」。

为配合新冠肺炎诊治,健保署今年2月底开放隔离、检疫、自主健康管理者接受视讯诊疗,5月本土疫情升温,为减少病患接触医院,又进一步放宽至全台门诊病人使用,而使用人次、医疗费用也因此成长了2至3位数,其中又以中医科最多,其次是内科、家医科、心臟血管内科及精神科等。

联新国际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林博表示,一直以来,精神科均面对病患不愿就医的3大问题,首先,严重病患往往都是等到伤人或自伤才会被送到医院,其次是民眾即便知道家人想轻生,但往往也不积极就医,另1种情况则是儿少因拒学症不想出门,更难以外出就医。

林博指出,视讯诊疗上路后,病患若不想出门,家人拿着手机就可以帮助就医,另病患在家出现紧急状况,过去甚至得出动消防员破门,但如今医师却能及时视讯协助,面对想轻生的对象,医师也能立刻视讯教导家人如何突破心房,避免憾事发生,这样的政策,协助了病患稳定治疗,亦能在社安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开业精神科医师杨聪财表示,精神科在「望、闻、问、切」中,较偏重望诊及问诊,对于有社交畏惧的精神科病患来说,他们自信心较低,见到人群会害羞、说不出话,但视讯诊疗推动后,的确提升了就医意愿。

但根据卫福部规画,视讯诊疗将在疫情指挥中心解散日停止实施,林博呼吁,应积极修法,别让好政策胎死腹中,至少允许精神科持续运用,杨聪财也强调,视讯诊疗是国际趋势,即便日后指挥中心解散,也仍建议持续推动。

#出门 #视讯 #医院 #诊疗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