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繁荣的新店市中心区不远,新店溪洲聚落仍维繫传统的头目制度,每年8月由头目主持举办的丰年祭,是凝聚族人情感并传承阿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65岁的黄日华是溪洲聚落民选连任4届的头目,负责对外交涉与对内安排公眾事务。他谦虚表示,可能因生活经验丰富,对族人有所帮助,才长期受到支持,「希望未来能交棒给年轻人,让头目文化得以延续。」
黄日华14岁离开家乡花莲光復马太鞍,先到新竹当耶诞灯工厂童工,16岁到台北做建筑板模工,24岁到杜拜打工2年盖海水淡化厂;直到娶妻生子,他决定结束租屋生活,「岳父那时就住在溪洲聚落,我就跟着搬过去,盖起自己的房子」,四海为家的漂泊青年从此有了心灵的依归。
聚落一开始没水、没电、没门牌,只能到溪边取水,族人们晚上席地乘凉喝酒聊天,畅谈生活点滴,哼哼唱唱,黄日华作词、作曲的《溪洲路的心声》,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孕育而生;「我的家屋顶是石棉瓦,没有那柏油路,别人有车代步,而我的脚上却是那种布满泥巴、脏兮兮的鞋子」,深刻描绘当年聚落的艰困生活环境。
2017年11月,聚落自力造屋动工时,身为头目的黄日华带领族人以传统树藤祈福;今年6月族人陆续入住自力建造的家屋;8月中,黄日华、张祖淼将来自花莲、象徵祖灵的石头从旧址迎到新居处空地,并以水泥固定,代表落地生根。
歷经10年抗争,终于有了永远的家,但黄日华开始忧心族语断层,「会说母语的族人愈来愈少,就连我的小孩都不会说,因为我从前忙工作赚钱,只能把小孩丢托儿所」。
张祖淼也说,40岁以下族人99%都不会讲母语,协会计画在聚落开课,「授课老师一定要是阿公阿嬷或爸爸妈妈」,採家庭模式推动,让老人愿意开口讲族语、年轻人愿意捧场听课学习,母语才能一代代延续下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