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商实联制,与确诊者同时间去,就会匡列隔离。」、「冠状病毒会在喉咙部位存活四天…儘量多喝温开水及盐巴或醋,就能消灭病毒。」,当这些与疫情相关的谣言四起,一时之间民眾也难辨真假,再透过社群媒体的助长,恐如星火燎原快速传播,造成民眾恐慌。
陈慧敏解释,事实查核的工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般记者的查证工作,另一部分则是运用资料与数位工具的数位查证技术,不过整个流程仍是仰赖查核专家的经验去判断哪些不实讯息需要优先处理,较耗费人力。这样的模式,在不实讯息回报数量暴增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
陈慧敏形容,传言好比社会恐慌的温度计,那些大眾未知又感到恐惧的领域,就容易成为谣言孳生的温床。例如,在5月国内疫情初爆发时,相关的可疑谣言回报量较平常暴增5~7倍,包括如各种防疫偏方、口罩实验、备受讨论的「快乐缺氧」等,到疫苗开始广泛施打之后,疫苗相关的谣言也层出不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