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峰会30至31日在罗马登场,根据公报草案,20国领袖同意「立即採取行动」,确保实现在2050年前全球均温上升控制在1.5°C内,但该目标低于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制定的2°C。而从路透取得的草案内容显示,草案将2050年放置在括号内,意味目标时程仍需协商。

习近平将以视讯方式出席

G20峰会领袖并承诺,一同前往苏格兰格拉斯哥,参加逾190个国家与会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

此外,中国外交部29日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以视讯方式出席G20峰会并发表讲话,委派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代表习近平现场与会。

根据G20长达11页的公报草案,除了努力实现在本世纪中将温升控制在1.5°C 内,领导人也同意在今年底前,停止资助外国燃煤电厂;重申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补贴;争取在2030年实现「大幅脱碳」的电力系统;尽最大努力避免建设新的燃煤电厂,但增加了「考虑到各个国家情况」但书,似乎又再避免做出坚定的承诺;还承诺在2030年左右,把甲烷的排放量大幅减至2020年排放量的30%,但该时程也被放在括号内。

各国愿提供穷国气候融资

此外,已开发国家是否愿意资助较贫穷国家的生态转型,提供所谓的「气候融资」,可能对G20和COP26的成功至关重要。对此,G20公报草案里,领导人同意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但未详述细节。

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各国承诺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2°C内,但过去几年极端气候加剧,让气候专家强调1.5°C上限对于有效降低气候变迁风险的重要性。

印度已拒绝承诺凈零排放

虽有G20公报为10月31日至11月12日的COP26暖身,让各国面临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压力。

但第三大排碳国印度,已拒绝承诺凈零排放,称先看看美、欧达到碳中和之前排多少再说。碳排第一大国中国也有自己的减排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碳排大国目标不一,加上G20公报草案将许多目标与承诺放在括号内,显示还须长时间协商,在在暗示承诺很理想,现实很骨感,峰会成果不令人乐观。

#实现 #承诺 #峰会 #公报草案 #G20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