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4日宣布,对高收益债券基金祭出四项加强管理措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六个月内,58檔境内高收益债券及60檔在台销售的境外高收益债基金,即共118檔基金在2022年5月中旬之前,全数要更名为「非投资等级债券基金」。

证期局副局长蔡丽玲坦言,在现行华文市场这类基金都叫高收益债券基金,但因为名称有误导性,因此同意投信公会的建议,将高收债基金全数更名为非投资等级债基金,更名后一年内,为让投资人方便辨识,旧名及新名将併列一年,即最晚2023年5月以后,高收益债券基金的字眼将走入歷史。

另外三项强化管制措施,一是强化基金风险揭露及提供更多风险评估参考资讯,除了现行「基金风险报酬等级分类标准(RR)」,增列以新台币兑换外币投资基金应承担匯率风险的说明,另外提供如年化标准差、Beta、Sharpe等相关指标供投资人运用。

二是强化销售机构办理客户基金适合度评估,销售机构进行客户与基金适合度作业,即瞭解消费者(KYC)及瞭解商品(KYP)时,应确实就投资策略、投资区域及投资组合,可能涵盖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不得仅凭单一评估指标如RR等级认定,销售机构应将客户基金适合度评估及不当销售行为等,纳入业务人员的薪酬考核。

三是金管会呼吁投资人在申购前详阅基金公开说明书所载的投资风险,RR等级只是反映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无法涵盖所有风险,金管会已请相关公会辅导基金业者及销售机构配合办理相关宣导活动,促进投资人对基金投资的认识。

蔡丽玲指出,到9月底境内高收益债券基金共58檔,规模新台币2,133亿元,今年有五檔基金投资到违约债券,金额约0.52亿元,占58檔基金规模的0.002%;境外高收债规模则有7,708亿元,有31亿元投资到违约债券,占率0.402%,「并没有重大违约情况」。

#投资人 #销售机构 #基金 #投资 #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