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背后功臣之一是一群在暗不见天日的矿坑里工作的矿工,河床剧团近期将台湾1984年三次矿坑灾变事件搬上舞台,编创作品《被遗忘的》,4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彩排,现场有高龄78岁的矿工周朝南,看了片段直掉泪,他表示,那就是他和广大矿工族群的亲身经歷,「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

周朝南表示,他14岁起就跟着妈妈一起当矿工,「我只有小学毕业,一辈子当矿工,我们那个年代,台湾没有煤炭不行,当时所有的国防、交通、经济、民生,都是依赖台湾煤炭,煤炭长在地底下,这些都是用矿工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煤炭的辉煌以及矿工的心酸,已被世界遗忘。」

周朝南表示,剧中岩石不断掉下来的桥段,就是他真实的工作现场,「每次岩石掉下来时,我们在矿坑里面无处可躲,运气好的逃过一劫,运气不好的就失去生命。」

周朝南表示,台湾曾经有两次能源危机,「当时政府要我们努力生产能源,所以矿工就用生命一直工作,每天工作到12点,两年之后,能源危机度过了,我们也被丢弃了。」为了不被忘记,周朝南近年也用自己的老人年金成立矿工纪念馆,尽可能地保留矿工故事。

导演郭文泰表示,这部作品不只是谈论矿工故事,「对照现在的年代,仍然有一群人,永远做着高风险工作,但薪水不会太高,但却是撑起社会运作的必要工作,例如疫情下在医院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在公共空间为大家打扫的工作人员,都反映了每个年代的经济与社会阶级,这个问题我们都还没有解决。」

河床剧团团长叶素伶表示,矿工故事也是每一个人的故事,她的母亲也是劳动阶层,在菜市场工作,「我小时候常常觉得市场好闷热,为什么妈妈要在市场工作?矿工也在很高温的地方工作,是他们的辛勤工作,照顾着每一个人。」演出将于11月6日、7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登场。

#工作 #故事 #经济 #矿坑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