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春节拟放宽入境旅客检疫规范,规画非由高风险国家入境的旅客得享有10+4的新检疫规定。这虽然是顺应潮流迈向边境解封的作为,由于中间缺少了疫苗的把关,容易因为开放而滋生问题。

最近的例子就是华航机师3+11事件,政府单位在放宽机师检疫规范时,不是同步要求针对接种过疫苗的机师,仅是针对某些航线的机师开放就惹出了3+11的大破口。然而长荣也曾闹出了机组员5+9事件,这次虽然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而且还是delta病毒,但并未因此酿成大祸,原因就在开放检疫条件的对象是打过疫苗的机组员,而非仅归功于特定安全航线,更不该天真的认定加了2天检疫期就能消弭感染爆发于无形。

更远的例子是台帛旅游泡泡,也是以疫情稳定与否作为开放条件,没有列入疫苗因素。疫情瞬息万变,任何风吹草动就能将整个泡泡吹散,现在还有人再谈台帛旅游泡泡了吗?没有疫苗元素介入的边境开放先天就是这么脆弱,如同没有了水泥的砂砾一般松散。近期欧美国家边境解封时都有将两剂疫苗列为必要条件,相对的解封都是0+14或1+13的激进开放步伐。疫苗的价值,在其他国家的体现远较台湾踏实。

台湾人打疫苗好像仅只用于炫耀,炫耀打到的是莫德纳还是AZ,有没有残剂可以A到,有没有渠道可以混打到,其实这些都是旁门左道。疫苗的最大功能在防止染疫死亡,在疫情相对缓和的台湾,疫苗的最重要角色在确保边境的开放与个人的自由度。

老百姓对疫苗角色的误解,无可厚非。主管疫苗接种的指挥中心如果对疫苗与民眾持有同样的误解,那就是别有用心了。因为疫苗若要加入边境解封成为必选项,这可不是指挥中心专家小组会中大家搓搓圆仔汤就可解决的。还必须透过外交部、陆委会、交通部去与各国协调疫苗护照的事宜。现在外交部只会忙着和美国撒娇,哪有空管到这檔指挥中心的小确幸。为了方便执行,省去和这些单位啰哩八唆的协调,这应该是指挥中心径自推出无「疫苗元素」的检疫松绑政策的理由。

以国为检疫松绑条件并不妥当,不知道入境的人是否染疫或是否打过疫苗,当然不敢放出大量松绑检疫条件,台帛旅游泡泡的失败就是个例子。唯有以接种过二剂疫苗的人放宽检疫条件,才是最能保障安全的方法,即使产生了感染爆发也能很快弭平,5+9的成功就是个范例。

当初的3+11事件,要不是5+9的成功,指挥中心也不会那么有底气的硬拗3+11不是破口。因为检疫松绑本身是趋势,疫苗配套才是造成破口的关键。媒体与民代不往疫苗去追,只纠结在3+11,指挥中心也乐于耍赖不承认破口。这次10+4又是一次不加疫苗的政策,出现感染爆发是必然,这次就麻烦民代赶紧先调阅10+4的会议纪录封存,免得以后又再耍无赖。指挥中心得赶紧研拟与世界同步的疫苗检疫松绑政策,不要再成为世界检疫的孤鸟。

(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

#泡泡 #边境 #疫苗 #检疫 #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