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全球甲烷减排承诺」,有超过百国参与连署,但投资减排设备会提升成本,可能导致国内天然气成本上扬,最终恐造成电价调涨。对此,经济部认为,减排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气价提升有供需、原油等诸多因素重迭,且中油进口天然气卖给台电也有气价机制作调控,不认为会立即反映在电价上。

经济部官员说,天然气的甲烷主要是在开採、输送中逸散,因此各国减排无可避免就要增加投资相关设备与技术,例如从地底下开採,相关钻井抽取的密合度,以及管线维护管理、材料包覆提升等,都会提升投资成本。

因此经济部不否认减排会提升天然气开採成本,只是对于这些成本是否全反映在天然气售价,甚至电价调升,该部持保留态度。官员强调,天然气价受到市场供需、原油价格、其他能源替代选择等多重因素左右,生产国就全部反映。因此减排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只是成本的一部分,不会立即反映在售价上。

虽然美国已加强对新油气井的监管等规定,可是经济部认为,国内中油已採取分散气源採购政策,美国只是一部分来源,现阶段只有12%的天然气採购长约来自美国。平均下来,对整体价格影响不大,后续卖给台电也有气价机制作调控。

除售价外,由于我国天然气发电占比2025年要提升到5成,全球减排承诺是否影响开採量,最终导致国内进口不足?经济部指出,天然气发电碳排放较低,是燃煤的替代品,不至于因此国际就减少生产,且报告也并未建议因甲烷排放问题,要减少天然气使用。

我国自产化石能源仅约0.1%,经济部表示,国内几乎没有开採天然气而造成甲烷逸散排放的问题,依据国内环保署资料,2019年我国甲烷排放为480万公吨,仅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67%,国内甲烷排放则主要来自于废弃物部门,来自天然气逸散排放占5.4%,来自燃气发电直接排放更仅占0.005%。

#排放 #气价 #提升 #天然气 #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