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是復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復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反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问题、出口管制和中美关系。
张家栋5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大陆《陆地国界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印度批评,但这部法律旨在更加有效、高效管控中方边境地区,而不在如何与争端方解决边界争端。实施以后,中国管控陆地国界的力量,将会进一步增强统筹指挥能力,至于边界争端问题是要走向良性互动,还是强硬对抗,取决于与相关国家在战略、外交和边境的互动状态,与有没有这部法律,关系不大。
张家栋分析,印度担忧此法主要有三:一是中国在陆地边境可能更加强硬,并将试图单方面改变中印边境局势;二是中国可能在陆地边境「复制海上模式」,增强中国在边境实控能力;三是中国藉由专门立法,将完善中国在争端地区的主权权利形态,补足立法不足。
张家栋表示,《陆地国界法》主要是基于中国内部需求,对外目标并非重点。
首先,《陆地国界法》是一部国内法,并不致力于如何解决边界争端问题,对中国陆地边界争端问题最终解决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影响是局限于边界线中国一侧的,不会当然改变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边界状况。
张家栋称,其次,《陆地国界法》致力于提高中国边境管控效率,以促进边境管控资源的跨部门整合。立法一方面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延伸,是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一部分;另一方面是从政策治边、部门治边过渡到依法治边、统筹治边的新阶段。
张家栋认为,再者,这部法律旨在结合国防功能与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功能,以建立一个更加高效、持续、有安全弹性的边境地区。一定程度是军民融合工作、国防与发展一体化工作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张家栋强调,最后,这部法律旨在把传统安全功能,与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非传统安全功能,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新冠疫情带来的威胁,是传统边防措施难以应对的,需要把地方政府的防疫能力,与边防功能更加深刻、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实现某种程度的一体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