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位居国人十大死因第2位,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年纪越大、共病越多,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肾臟疾病都位居十大死因榜上,有患者担心打疫苗会加重心臟疾病,马偕医院副总院长、心臟内科医师洪大川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亟需疫苗保护力,除非疾病处于不稳定期,大多数情况下仍建议接种疫苗。
疾管署昨举办 COVID-19疫苗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处置研讨会,洪大川在会中表示,今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显示,接种AZ和BNT疫苗后发生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塞的比率都未明显增加,反而是感染新冠肺炎后,发生血栓、中风、心肌梗塞的比率上升了。根据欧洲心臟病学会建议,包括心肌梗塞、心房颤动、心肌病变、先天性心臟病、周边性血管疾病、脑中风及暂时性脑缺血等,都建议施打新冠疫苗。
洪大川提醒,如近期接受心导管手术,只要没有发生併发症或急性胸痛症状,原则上术后1周可施打疫苗;至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1至2周,如无明显或恶化之胸痛或心衰竭,经医师评估即可接种。
台湾脑中风学会则建议,刚发生急性脑中风时,可能会出现再次中风和心血管事件及感染等併发症,因此建议在中风急性期(约1至2周)过后,经医师评估再施打。
但有少数情况下,仍需避免接种特定疫苗,洪大川指出,血栓病人原则上都可施打疫苗,但如果曾发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应避免接种AZ疫苗。
至于接种mRNA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心肌炎等不良反应,洪大川表示,mRNA疫苗适用于多数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但是若评估当下心臟仍在发炎,会先建议暂缓接种mRNA疫苗,或考虑使用其他疫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