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唐奖汉学奖得主、知名史学家王赓武认为,中国近代史跌宕起伏,但在邓小平以后,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等中国歷届国家主席,都回归文史传统,甚至支持「清史」撰写以连结明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歷史,唯有记录歷朝歷代歷史,才能塑造体系的集体记忆,也能为中国歷史创造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王赓武是知名的华人歷史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曾任香港大学校长,第四届唐奖汉学奖得主。他20日在第四届唐奖颁奖典礼上,以「文史相成的中国之道」为题发表视讯演讲,谈他从古老中国歷史与政治论析到对于近代中国的观察。
王赓武出生于印尼泗水、成长于英属马来亚,在家庭教育中学习中国传统,并研读古文。他的父亲认为「文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文使得所有纪录得以保存,使「家族的关系得以界定,理想的天下观得以建立,让中国歷代领袖建立起统治体系」。
王赓武提到,中国从古老的皇帝天下观转型成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传统国学多次歷经西方知识体系的衝撞。
王赓武指出,虽然20世纪的中国服膺新的世界秩序,却在文化大革命改变了自身的文化遗产。不过在毛泽东过世后,邓小平主张改革开放,为文史传统带来了新的可能。即使天安门事件和苏联的瓦解使中共政权受到挑战,但文与史仍在近代发挥效用。
王赓武表示,记录歷朝歷代歷史,能够塑造体系的集体记忆,也能为中国歷史创造一脉相承的连续性。邓小平以后,中国歷届国家主席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全部都回到文史传统,支持「清史」撰写以连结明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歷史。
不过他也指出,习近平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藉着毛泽东1949到1978年这段期间的歷史,直接与中华民国和清朝天下都连接了起来,或许这是习近平作为文革之子的忠诚之举,但习近平也深知选择这条文史老路,能让政权获得广泛的支持,重将孔子圣贤化,可能还是象徵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因为「敬孔不会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工具,而是让其更能捍卫其统治正当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