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拿大等国陆续取消对中国商品的普惠制(GSP)优惠,将中国视同已开发国家进行贸易。中国海关总署也宣布,自12月1日起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和乌克兰等32个国家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Form A)。分析指出,新规在短期内或将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影响。

腾讯新闻报导,自1978年普惠制实施以来,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已开发国家(给惠国)藉此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受惠国)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中国过去也利用普惠制扩大向已开发国家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和产业发展。

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世界银行(World Bank)标准来看,中国已不再是低收入或中等偏低收入经济体,因此多个普惠制给惠国近年陆续宣布,取消给予中国商品普惠制待遇。目前仍保留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的国家仅剩挪威、纽西兰和澳洲等三个国家。

中国海关总署10月底宣布,从12月1日起,中国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国家范围,除了欧盟成员国以外,还包括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列支敦斯登以及英国。海关总署并建议,出口企业尽快将海关公告要求告知国外客户,做好沟通和解释,以免因缺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而影响贸易。

北京青年报引述业内人士指出,32国取消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暂时会让部分出口企业失去关税优惠,产生压力。但由于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愈来愈强,关税政策已经很难影响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的全局,估计不会影响中国企业未来长期争取更大出口市场的机会。

过去曾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的国家多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英国、欧亚经济联盟三国、土耳其、乌克兰、加拿大、瑞士、列支敦斯登、日本、挪威、纽西兰和澳洲等。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对欧盟累计出口额达人民币(下同)2.6兆元,对英国出口额也超过4,000亿元。

另一方面,中国也积极转向寻求以多边区域经济架构减低关税壁垒,除了于9月宣布正式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外,与东协10国和日、韩、纽、澳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也将在2022年生效。

#中国 #普惠 #英国 #欧盟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