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曾任教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学院。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司治理及中国经济。现任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15年获任命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北京正透过「三次分配」促成「共同富裕」。白重恩近日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提出「零次分配」的概念,他说明,「零次分配」发生在生产之前,如果能够在「零次分配」中,更大程度上达到机会均等,这样对于实现共同富裕会有显着的推动作用。

白重恩指出,在「零次分配」中,机会均等既体现在人力资本上,也体现在物质资本上。人力资本方面,在进入市场之前,受教育、身分差异,不同人群在人力资本上存在差异。「零次分配」的重点在于实现身分的平等和公共服务的更加均等。

他认为,怎么让不同群体有均等的机会来获得教育等公共服务,消除身分所带来的差距,是当前亟待思考的,其现象的存在和当前的一些体制机制有关。尤其是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不同群体难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使得部分群体所拥有的要素难以充分发挥。

物质资本方面,白重恩表示,「零次分配」的重点在于如何平衡各群体在市场上获得资金的机会,让其所拥有的要素禀赋能够更好地实现价值。

至于如何影响零次分配,白重恩称,需要对各要素的使用进行规定。其中,有两个新的要素应特别重视。第一是数据要素。当大眾可以在数据要素的贡献中,更好参与分配,将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第二,生态要素。在追求「双碳」目标过程中,一关键办法就是对碳排放权进行交易。如果将碳排放权看作是一种生态要素,当前,这一要素分配给了发电企业,未来或可考虑将该要素分配给居民,激励其减少能源的使用,并将多余的碳排放权用于交易,提高其收入水准,进而对共同富裕有正面促进作用。

#实现 #当前 #白重恩 #机会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