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所得评审会议于11月下旬召开第四季的会议,会中讨论了国内总体经济情势,完成了若干统计及修正了部分预测,从这次报告看来,其中固然有值得高兴,让人感到乐观的发展,却也有让人感到忧心,甚至悲观的地方。
让人感到乐观的发展,官方已经讲很多了,我们在此就不多说了,只简要的提一下,例如今年经济成长率重返6%,去年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升逾32%缔造新纪录,又如民间投资成长逾18%也是金融海啸以来最高,此外,我国人均所得今年将达3.2万美元已接近韩国,官方还援引国际货币基金(IMF)的预测,表示2025年我们将会超越韩国。
这些资料一经公布,由于政府官员旁徵博引,词达意畅,让人感到无比乐观,因为这些年台湾每一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不但创了数项歷史纪录,还改变了台湾经济风貌。然而,这些乐观只是整份报告的一部分而已,至于另一部分,我们就在底下谈一谈:
第一、民间消费几近零成长:今年我们的民间投资虽不错,但是民间消费却极为低迷,这自然与防疫三级警戒有关,但是随着疫情趋稳,7月底商业活动渐次恢復,暂时性失业族群也重返职场,主计总处于8月预测今年民间消费成长1.4%,加以逾千亿的五倍券、加码券纷纷投入振兴消费行列,理论上民间消费应该上修才是,然而第三季的资料出来,与8月的乐观大相径庭,使得官方调降今年全年民间消费成长率至0.07%,如此低迷歷来少见。何以政府用尽洪荒之力振兴消费,民间消费却依然疲弱,其原因除了疫情,是否还有其他因素降低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必须深入了解。
第二、所得分配日趋不均:GDP可以由支出面、生产面及分配面加以观察,消费、投资及出口变化是支出面,工业、服务业及农业生产概况是生产面,所创造的GDP分配至受雇人员报酬、营业盈余及固定资本消耗,这是分配面。民国70年至90年,分配到受雇人员报酬的比例约48~51%,意思是每年所创造的所得,有五成分配给上班族,但90年以来这个比例逐年下滑,前年曾回升至46%,去年又降至44.98%。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经济果实分配给上班族的比例逐年下滑,这原是不公平的,于国家发展也是有害的,当局应儘速了解,别又找一些老掉牙的理由当说词,又用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当工具,如此因循只会让隐忧失控。
须知,政府施政不仅要追求成长,也要改善分配,歷来社会的动盪大多与所得分配恶化有关,上班族不能公平的分享经济果实,可谓今日台湾社会的一大隐忧。
第三、超额储蓄又破纪录:一国有储蓄是好事,这些储蓄可以提供民间投资、公共建设所需的财源,然而储蓄太多,也不是好事,这代表閒置资金太多,閒钱一多就会被拿来炒股、炒房让经济的泡沫风险升高。衡量閒置资金是否允当的指标就是超额储蓄,所谓超额储蓄,就是储蓄减投资所剩余的资金,这些钱既未被引导去买设备、盖厂房、建水坝、修道路,自然就是閒钱,以前台湾每年的超额储蓄大概就是几千亿,民国96年升破1兆,103年升破2兆,去年升破3兆,今年将达到3.4兆的歷史新纪录,光是过去四年(107~110)累积的超额储蓄便高达11兆,其规模之浩大,前所未见。前央行总裁彭淮南曾多次示警台湾超额储蓄的问题,惟超额储蓄却与日俱增,依主计总处估计,明年还会更高,若不审慎因应,将为台湾带来不测之忧。
第四、通膨压力再度升高:在本次国民所得报告未发布之前,政府官员说都今年通膨率达到2%通膨警戒的机率不高,日前报告所发布的数字上修至1.98%,四舍五入这不就达到通膨警戒了,事实上,这段期间大街小巷已然是百物齐涨,通膨压力扶摇直上。日前政府机动调降部分大宗物资的关税、货物税,确实有宣示效果,值得肯定。然而,国际情势瞬息万变,未来半年通膨仍是将影响台湾社会最大的变数,物价对总体经济大有牵一髮而动全身之势,必须小心。
文心雕龙《论说》一篇指出:「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偽。」这次国民所得报告虽有不少好消息,但也有若干坏消息,有值得乐观的,也有该忧心的。乐观的消息故然令人听了高兴,但过度谈好消息,而避谈隐忧就不对了,文心雕龙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论说一件事,过份让人喜悦便是虚偽了,如何衡平的论述,非仅是政府官员该有的态度,也是所有人该学习的。于此看来,台湾当前经济与其说是乐观,不如说是审慎乐观,因为仍有长期、短期的风险隐于四围、藏于腠理,其来也朝发而夕至,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