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初彭博爆料,苹果计画推出要价3000美元的昂贵MR眼镜,过去一直有苹果推出眼镜类产品的传闻,只不过究竟是扩增实境(AR)、虚拟实境(VR)或混合实境(MR)眼镜,并没有统一说法。近日,据知名苹果产品记者Mark Gurman的说法,这款产品应该叫MR。
苹果曾经被传说要做至今还没看到的东西,有电视机、Apple car,但是,这次的MR看起来应该势在必做了,因为苹果在歷经全球供应链瓶颈之后,如今正面临另一个问题:消费者需求下滑。受到零件短缺影响,苹果已将iPhone 13今年9000万支的生产目标下修高达1000万支。数位匯流的iPhone出现状况,库克当然必须开始将目标移向新硬体加软体加内容服务的新分流商机(MR)。
大家也许好奇,难道Apple watch不算新分流吗?严格来说,只能算一半, 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必须与iPhone绑定才能用。库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属于他自己在苹果的破坏式创新,根据分析师郭明錤爆料,2022年第四季苹果将推出第一款内建双处理器的装置,支援高阶功能,可独立运作,不需要跟Mac或iPhone绑定的AR,而且苹果目标是在10年内用AR头盔取代iPhone,这真可谓是百分之百的破坏式创新,从自建一个全新的数位分流生态系,慢慢再从分流发展成为像是今日人手一支的手机一般,广泛地满足我们食衣住行育乐生活百态的需求,而最终变成一个海纳百川的新匯流生态,可以继续引领全球新数位经济发展。
我非常同意如摩根士丹利所言,虽然Meta和Alphabet很早就在探索下一重大领域,但唯有当苹果公司跳下来玩,元宇宙才可能梦想成真。因为过去的歷史证明苹果才是软硬整合的高手。野村证券报告进一步说,苹果在问市第一年到一年半之内,销售量预估可达100万套。
其实,无论是过去以iPhone为首的数位匯流,还是以MR为首的新分流,它的游戏都有点像是过去我们所知的机上盒的玩法,机上盒的玩法是一种零合游戏,要嘛完全不要碰,要嘛一次就大量出货,坊间那种一次释出两万机上盒、挤牙膏式的玩法,终究是不会成功,因为,就算应用内容本身不错,两万个也很难玩出一个气候、一种规模。
苹果的MR与过去的Apple watch不同,Apple watch不算独立生态,所以数量也不是什么问题,但MR的数量却至关重要,野村证券说的100万套,对开发商而言,却是不太吸引人。
苹果为何要做MR眼镜,当然是认知到数位终端可预期的瓶颈,所以除了开始在内容应用端开启Apple Podcast订阅制外,也前所未有地扩大串流音乐服务发展,将Apple Music服务延伸到Sony PS5平台上,同时,也积极地新分流方向走,策略上基本是正确的。只当它提出MR硬体价钱是超过8万台币时,又让人觉得苹果有些为德不卒,因为,这代表苹果既意识到卖硬体的既有危机,但在未来推出MR载具时,仍然像是一间以硬体贩售为主的公司,仍是旧瓶装新酒。
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苹果会卖一个十分平价的载具,加速它提供内容应用服务的步伐,因为,硬体的数量决定了载具的普及率,普及率又直接影响到合作内容服务开发商的意愿,也就是新分流很重要的部分,谁会去买一个上面没有什么多样应用选择但价钱却十分昂贵的硬体?苹果的MR套路,还真有些自我矛盾。
Mark Gurman在最新的「Power On」时事通讯中表示,苹果的MR头戴式装置不会一开始就取代Mac、iPhone或iPad,而是聚焦三大领域:游戏、媒体使用及通讯。想当然尔,出货量仅百万台的MR,又如何能取代既有的iPhone?
(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