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协进会8日召开理监事会议,张安平等做了上述表示。应邀以《气候变迁因应法》发表专题演讲的环保署长张子敬强调,2022年初公布「我国净零排放路径评估」,目标2023年执行,对企业界关切碳费,将参考国际经贸情势,公告高碳含量进口产品,对输入业者徵收碳费,同时打算分阶段、分级收取费用,以避免中小企业初期负担过重。

张安平直言,低碳转型是每个产业需要面对的,因为「碳」是人类生存的议题,必须要降下来。但台湾有些法令的限制,「让我们做不到。」因此,政府的法令必须配合《气候变迁因应法》进行修正,否则不可能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

张安平进一步指出,「净零排碳」与「碳中和」是很不一样的概念,多数企业想的是碳中和。而净零排碳是生产过程中要把碳解决,不是碳、绿的权证来平衡,以生产来讲,净零排碳是非常难的事,一定要做到碳捕捉,目前技术还不到位,但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张安平还说,碳捕捉以后,更大问题是:捕捉到的「碳」要放那里?「在台湾,没地方去。」

林伯丰则指出,「2050要净零排放」已是国际共识,台湾碳排放的路径图还没订出来,呼吁政府应加速制定,并点名政府2025绿能占比20%政策目标,「看来有难度」,应全面检讨能源政策并与碳排路径图一致。

对碳排放路径图,张子敬提出时间表,会在2022年初公布「我国净零排放路径评估」,目标是2023年执行。他坦承,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产业被法规绑死,目前正着手调整各相关法令规章。

张子敬还说,低碳转型过程中,对台湾很不利的是,台湾产品多数以外销为主,碳足迹也在台湾,但台湾不是公约的会员国,目前政府与欧盟等国进行协商,试着找出一条路来,未来若透过碳交易获得的碳权,能归属台湾,产业弹性就会更大,就有机会以碳、绿的权证来中和,而不是只能净零排碳。

#路径 #工商协进会 #目标 #法令 #张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