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余学院院长何寿川
永丰余学院院长何寿川
永续循环科技高峰会倡议醣经济
永续循环科技高峰会倡议醣经济

永丰余企业呼应COP26,创建「永丰余学院」,以「醣」经济为核心,为地球永续发展寻找新解方。永丰余二代创办人、永丰余学院院长何寿川表示,纤维素里的「醣」可固碳,做成纸就变成固碳载体,足以取代石化等包材。

以纸代塑是第一步,未来永丰余学院将引进创新技术与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衍生加工品,扩大为醣经济生态圈。

何寿川举IC产业为例,从单打独斗到专业分工,逐渐形成产业聚落生态链,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醣经济也该如此,在全球节能减碳的大趋势中做出贡献。

全球正面对过度依赖石化燃料、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极端气候等重重衝击,此时成立永丰余学院,正是企图打造一个科学、技术和产业共荣共好的平台,以Low carbon(低碳)、Low energy(低耗能)、De-fossil(去石化)三大目标,致力于能源、材料、数位三大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创新。

针对各国政府徵收碳税,何寿川形容已是箭在弦上的议题,但如果目标是要永续发展,那么选择能源发展的方向将至关重要,且政府鼓励产业界参与,推出奖励机制会比处罚机制更重要。永丰余学院10日举行成立大会,同时举办永续循环科技高峰会,包括中研院院士翁启惠、循环台湾基金会董事长黄育徵等学界、产业界专家与会。

翁启惠指出,目前人类碰到的最大挑战是永续发展,过去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石化工业,却衍生碳排放等问题,现在起须兼顾追求经济、生态环境、公平正义三个支柱。

当前生态环境尤其重要,翁启惠说,醣分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醣分子主要用途有医学、工业两大面向,气候变迁让醣分子走向材料研发,会被愈来愈重视。如果有创新技术和政策引导,将有助于发展成有机化学原料,转换成纤维素、淀粉等,应用在新材料、新能源发展,进一步取代石化成为再生能源材料。

何寿川也表认同,人们应回归大自然,重新认识「醣」类对人、万物与生存环境的无可取代性。透过光合作用的「醣」,其固碳的量能及可再生性,将可取代化石燃料成为新解方。这是COP26会议提出的未来方向。

森林在对抗气候变迁上扮演要角,树木是天然碳捕捉和碳储存的媒介,永续的林业及木制产品,在大量种树过程中可增加碳储存。用木制产品可替换其他高二氧化碳材料所产生的排放,从树木到变成木头相关产品的整个周期都能固碳。

永丰余以农业起家、造纸奠基,并从种植经济森林、制浆造纸到余料再利用,逐步完成农废、纸、水、生质能、碳等五大全循环,追本溯源其实都与「醣」类息息相关。

何寿川指出,就像汽车工业发展,带动化石燃料,延伸出相关塑化材料科学,未来醣经济一旦跃居主要能源,也将吸引产官学研投入,周边生活相关有机废弃物也会被再利用,转换成沼气或氢气。值永丰余将步入百年之际,已将醣类再生能源及材料研发创新,视为企业拚永续发展的重要布局。

#学院 #何寿川 #材料 #能源 #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