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渍」有着先人智慧,经由调味料如盐、糖、醋、油、酱油等,让食物得以保存,增添新风味。推广台湾常民生活文化与老房子再利用为理念的迪化207博物馆,近日以「腌渍-封存美味」特展,呈现早年市井生活样貌。
迪化207博物馆的问卷调查显示,台湾人最喜欢的腌渍物前五名分别是:台式泡菜、豆腐乳、咸猪肉、笋乾与剥皮辣椒。腌渍除了在日常生活食用之外,也能呈现各地的物产特色及勾勒旅游记忆,此次展出便网罗南投竹山的醋酸笋、云林口湖的乌鱼子、宜兰的鸭赏、兰屿的飞鱼干等台湾18处乡镇特色腌渍物。
迪化207博物馆创办人陈国慈女士指出,腌渍美食已是当代餐桌上点缀的菜色之一,过去先人透过腌渍保存食物,季节更替时取出食用,腌渍把食物寿命延长及再利用,如同我们现在环保的概念。例如冬季盛产白萝卜,农家会将剩下的萝卜制成菜脯,萝卜叶晒成梅乾菜,作为储备粮使用,腌渍的过程展现对食物的珍惜,封存食物的美味。「透过腌渍展来提醒大眾吃不完别浪费,换个方式让食物得到充分的运用,一起珍惜食物」。
特展亦展出各种百年来与腌渍相关的器物,由新竹关西收藏家叶国平先生提供,每种大小不同的陶瓮,各有独特处,如防止老鼠偷吃油的油瓮、发酵红麴的红麴瓮、腌菜用的菜瓮、以及保存腌渍物的保存瓮等,从陶瓮的口径与构造,可分辨其不同功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