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期货市场持续发烧,截至12月13日,累积成交量逾3.7亿口、已破2020年的歷史高点3.42亿口,提前确定全年成交量刷新纪录。期交所持续推动商品多元化,规画2022年推出双周选择权,且将评估ESG指数期货商品化,并争取夜盘商品的增加,如ETF、个股期货等,有望带动台湾期货市场再创新纪元。
臺湾期货交易所与工商时报14日合办「New Futures」期货学术与实务交流研讨会,今年迈入第三届,邀请金管会证期局长张振山、臺湾期交所董事长吴自心、元大投信董事长刘宗圣、玉山金控科技长/台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智星、《期货与选择权学刊》总编辑/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蔡莳铨、臺湾期交所总经理黄炳钧等,产、官、学界代表共襄盛举。
工商时报社长陈国玮表示,学术界上研究期货的论文并不多,回顾2019年举办首届研讨会时心情忐忑,所幸在三年来的推动下,参与论文至今累积逾百篇。期藉研讨会,结合产、学、研等领域,吸引年轻人关注,对创新的鼓励,有助期货市场发展;今年论文议题涵盖面向广,也包括加密货币、投资人情绪、反向ETF等。
张振山致词时表示,透过研讨会产官学的交流,台湾期货市场能更蓬勃发展,也包括在学术上的成就。期交所编制的《期货与选择权学刊》发行十余年,也在国际上发光、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上,带动我国金融产业科技创新;期货则成为交易人避险与投资兼具的工具,今年来成交量创新高,期勉再接再厉。
吴自心指出,期交所于1998年推出首檔台股期货、2001年推出选择权期货,今年以小型商品为主轴,在商品研发与制度改进的过程中,需要学术的养分,藉研讨会凝聚产官学力量,奠定实务发展的基础。
上午论坛先由蔡莳铨进行趋势报告,解析「疫后全球衍生性商品市场发展与变革」;近年来FinTech(金融科技)蔚为风潮,此专题由张智星以「FinTech新金融服务 AI风控运用与创新」为题主讲;刘宗圣则分享「疫后资产管理业于期货衍生性商品的投资新策略」。
「主题座谈」则由陈国玮担任主持人,与期交所总经理黄炳钧,以及上述三位演讲嘉宾,共同探讨「数位时代下,全球衍生性商品市场的机会与挑战」。
研讨会下午场进行论文发表,分为A、B两个场次同时进行,由蔡莳铨、政治大学金融学系教授杨晓文担任主持人。本届论文徵集活动共有35所大专院校参与,36篇论文投稿;本届特增二名「论文金质奖」,由南臺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助理教授黄保宪「考量跳跃风险下的一篮子选择权评价」、静宜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玉青「台股指数期货市场之过度投机与最适避险比率」夺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