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年元旦只剩几个工作天,受到高度瞩目的两个重大贸易协议,即将跨过一死一生的门槛:今年12月31日到期的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已经确认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两年前川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所主导,轰轰烈烈的双边贸易协定最终只是一场空;另一方面,耗时八年谈判、由亚太15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将在1月1日正式生效,全球经济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上路。
两年前的元月,代表习近平主席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团在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莱海泽谈判,在川普总统见证与全世界媒体高度关注下,双方签署了「中美经济与贸易协议」,中方承诺在2017年的基础上,再增加购买美国货物与服务达2,000亿美元,总金额估算约3,108亿美元,期限是2021年的12月31日之前。
中美经济与贸易协议是一份极为完整的官方合约,长达91页(英文版)的协议文本,从双方贸易共识、总额与各分类货品的採购目标、行政协调工作组的运作、争端解决机制,做了极为详尽的定义与具体执行方案,而且由川普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两位最高领袖主导与承诺,唯一没有做到极致的,就是当时川普与国会关系恶劣,因此法律效力设定在美国301条款之下运作的行政协议,未曾送美国联邦参眾两院批准。
如此高规格的国家级协议,理论上在签约之前双方都经过缜密的计算,而且签定后必然依约实施,但是,这份双边贸易协定签署之后,随即遇到COVID-19在全球爆发,十个月后川普总统就在选举中被赶出白宫,中方採购进度每个月都大幅落后,到今年10月底的最新统计,美国总出口金额仅有1,862亿美元,仅达承诺目标的六成,即使统计到12月底,不足金额也超过1,000亿美元。
续任的拜登总统显然不认为这份贸易协议能够解决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问题,拜登不仅未曾力促中国达成承诺的採购金额,还在今年10月责成贸易代表戴琪,提出《拜登政府对中美贸易关系的新方案》,拜登至今未曾扬言对明显违约的中方祭出惩罚,更无意藉此升高中美贸易衝突。
中美两国元首以最高规格签署协议,却把贸易协议当成满足各自短线政治目的的擦手纸,签约之初就面临不可能执行的质疑,签署之后也未曾贯彻执行,中国官员多次呛声说美国根本无法生产协议所设定的货品,说「只要美国能出口,中国全部买单」,违约方将矛头指向对方司空见惯,但是超级大国的国家级协议从签约之始就摆明要违约,倒是极为罕见。
拜登在《中美贸易新方案》虽然继续指责中国,要继续施压中国兑现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承诺,却强调要在301法案的架构下,缓解惩罚性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带来成本上升的影响。也就是说,拜登总统、贸易代表戴琪、以及财政部长叶伦,非常可能在明年年初宣布降低部分货品的关税。
拜登还强调将强化与欧州、亚洲结盟国家的一致行动,联手对中国国营企业、政府补贴等行为进行制裁。拜登与川普最大的差异就在他大幅修补了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从G7一路到OECD的会议,美国与盟友关系大跃进,拜登有意扩大多国联手施压的方式,要求中国收敛不正当竞争的贸易行为,同时,也放弃川普诉诸强迫性採购与惩罚关税的单边惩罚手段。
另外,中国主导的RCEP则将在元旦之后正式上路,这个加总经济产出最高、涉及人口数最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样面临有如中美贸易协定「执行不易」的挑战。
台湾尚未参加RCEP,但是台湾对RCEP出口(加计香港后)接近出口总额的七成,台湾被排除在外似乎极为不利,但是,一方面台湾厂商大多已在中国、越南等签约国设厂生产,另一方面由于签约国利益纷杂,因此实际达成自由贸易、关税降至零的时程设定非常缓和,具体来说,RCEP的降税效益,远低于厂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也低于匯率与总体经济变动所带来的变动,再加上去年甫签约,中国与澳洲就爆发严重的贸易争端,中国带头展现行政手段凌驾贸易协议的强势惩罚性措施,RCEP正式上路后,究竟能够贯彻多少自由贸易的精神,也还有待观察。
中美贸易协议违约却「软着陆」,RCEP自由贸易协议「软上路」,从乐观角度来看,可以解读为2022年国际贸易局势得以平顺开局,减少政治干扰,让「市场」发挥应该有的机制;但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不论是超级大国的双边合约、或是耗时经年的多边协议,最终都雷声大雨点小,沦为政治擦手纸。还有,中美贸易协议的发展,将使得拜登政府更难说服国会同意加入CPTPP,我们当然不能骤下结语说贸易协议只是一张废纸,但是贸易协议如何避免沦为政治操控的工具,倒是值得所有人深刻检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