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公投结束后,蔡总统马上召集府院党及部分绿营县市长讨论「新竹县市合併升格」议题,于是乎,台湾的县市该怎么合併?要有几都?成了热门话题。

台湾再有第7都会不会太多?新竹县市有没有需要合併,确实是个问题,但更值得社会关注的是,全面执政的民进党,有没有想利用县市合併重新画分选举区,图一党政治利益的心思。

在美国有个知名的政治术语「Gerrymander」,翻译成「杰利蝾螈」,指以不公平的选区边界画分方法操纵选举,使投票结果有利于某方。也就是说,执政党试图通过改变选举区的画分,使该党候选人能够赢得尽可能多的席位,藉此来巩固该党权力的一种方式。以台湾话来说就是「博歹筊」。

民进党从在野走向执政,再成为全面执政的过程中,很会使用类似「杰利蝾螈」这个技俩,但国民党上上下下早些年没有警觉,反而还大加配合,帮助民进党扩大执政版图。如今即使知觉到民进党在搞这个,也还亦步亦趋地跟着民进党起哄。

其中以高雄县、市当年合併成大高雄市,和台中县、市合併成大台中市最具代表性。在合併前,高雄县一向是绿绝对压倒蓝,都是绿营执政;高雄市则不同,在几次高雄市长选举中,国民党与民进党互有输赢,选票差距甚微。推动县市合併后,除了韩国瑜以韩流翻盘,得以短暂执政外,大高雄市的选举就都成了绿营的天下。

合併前的台中市,选举一向是蓝大于绿,台中县则少蓝多绿,合併后的大台中市,绿营才有掌权的机会。就算现在是国民党执政,但只要看看卢秀燕市长得票的版图,就可以理解县市合併对绿有利,还是对蓝有利了。

《选罢法》有关罢免的门槛,民进党仅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就由绿营占多数优势的立法院发动修法下调,让罢免民选官员及民代比较容易,而就在降低门槛后,就顺利把打破民进党铁板的高雄市长韩国瑜罢免掉了。

几个月前,民进党全党上下力挺的台独同路人—台中市立委陈柏惟被成功罢免后,民进党人相当不满,开始批评起《选罢法》的罢免门槛太低,才导致陈柏惟「这么优秀的立委」惨遭无情罢免。于是,有人又开始讨论是否有必要把罢免门槛提高了。

从以上这一连串情形来看,民进党把罢免门槛下修的作法,何尝不是另类的「杰利蝾螈」。现在,民进党又开始发动县市合併的讨论,国民党可不能再当政治傻蛋,拿政治危机当自家发展良机,得处处小心谨慎,别掉入了人家陷阱,还高喊英明。

反莱猪公投,连全台两大养猪县市,云林县、屏东县都能投出不同意人数大于同意人数的结果,就很明显看出,台湾社会已经因为蓝绿对立,是非黑白不明到连食安都可不顾的地步了。

我的看法是,以目前台湾社会的情况,国土规画不是只谈新竹县市合併、北北基合併这类问题,而是应该更宏观地依这次公投显示的民意,考虑把台湾重画成3个都:台中以北的「北都」、彰化以南的「南都」,以及台东、花莲及宜兰的「东都」。也许这样会让社会更和谐,至少比民进党依政治算计进行的县市合併更合理吧。

#绿营 #政治 #县市 #台中市 #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