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原物料成本飙涨、缺工严重,不仅建商吃不消,承包公共工程的营造商也要想办法因应,提早签约、备料。营造商坦言,大环境因素无法抗拒,比较好的方式是契约能加入物价调整机制,以因应物价涨跌及合理分配风险。

承包多项公共工程的胜冠营造董事长曾新吉表示,1件工程投标前要先找好各种小包、师傅,但从规画到发包可能又过了6个月,工程预算跟不上物价涨幅,所以大家都不敢去投标。

曾新吉说,以公共工程占大宗的钢筋、水泥、预拌混凝土来说,3年前钢筋1公斤17元,现在24元;水泥则从1包140涨到200元;预拌混凝土则从每立方米1800元涨到2350元。

大成营造公司表示,公司在投标前就会与原物料商签约,但事实很残酷,原料暴涨时,原料厂自己也吃不消,会用各种技巧性理由推延交货;因此若是工期长达2至3年的标案,物价波动较无法预期,公司多会考虑契约有列入物价调整条款的标案。

曾新吉表示,除了疫情让材料大涨,台积电建厂效应带动周遭房地产建案,加上台南近几年小建设公司增多,让缺工问题雪上加霜。外传台积电以高于行情工资抢工,小建设公司资金灵活,加价抢大公司的工班,因「一个萝卜一个坑」,才会出现缺工现象。

曾新吉不讳言,少子化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加上营造工作缺的是劳工,除了扩大引进移工,给予居留证让移工停留年限加长,将未能继续升学的年轻人导入劳动市场,让他们学一技之长,也是一个办法。

大成营造公司表示,现在不仅缺劳工,连工程师也缺,技职学校虽有相关科系,但升学者多、投入劳动市场者少,许多公司都到大学相关科系里找学生,给予全薪的实习机会,希望他们提早体验工作环境,吸引他们进入此行业。

#公共工程 #缺工 #因应 #水泥 #营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