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外长王毅在本月初展开每年初固定出访非洲的行程,前往东非的厄利垂亚、肯亚及葛摩,延续中国歷经钱其琛(1991~1997)、唐家璇(1998~2003)、李肇星(2003~2007)、杨洁篪(2008~2013)、及王毅(2014~2022)5任外交部长重视非洲外交的传统。这是王毅连续第9年的行程,超过每一位前任部长。在这32年中,钱其琛和王毅至少去过30个非洲国家,其余3位也都有20个以上。除了我国的邦交国史瓦帝尼外,他们没有正式出访的国家仅有索马利亚和南苏丹。
大部分的国际媒体在报导这则新闻时,偏重的是北京对非洲的重视,以及美国所担忧中国在这个区域经营所带来的战略优势,我们当然不可能排除这两个重点,但王毅这趟非洲行让我们看到中国对非洲外交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同时也察觉到由于王毅在非洲3国行之后,还要到马尔地夫和斯里兰卡访问所带来中国在北印度洋的外交战略思维。
首先,中国外交部长勤跑非洲,乃是因这个区域的国家在国际组织和重大议题方面是北京外交合作的重要伙伴,同时非洲地区无论在能源及矿藏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相当关键,更重要的是,非洲有近50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超过所有这个项目参与者的1/3。
其次,美国已不再视中国为区域强权,因此不单在亚太地区必须透过双边及多边的安全机制,包括《美日安保条约》、印太战略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盎格鲁萨克逊的美加英澳纽的「五眼联盟」及澳英美联盟等,也要在全球各地进行围堵与竞逐,当然包括非洲在内。
这也是为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仅在去年4月的疫情期间,与奈及利亚和肯亚的外交部长和总统进行视讯会议,同时还在11月出访这两国,并在中非合作论坛于达卡举行前,到塞内加尔访问,显然是要和中国别苗头。拜登总统在去年底的民主峰会所邀请的17个非洲国家中,竟然包括相当不民主的安格拉及全球民主指标垫底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显示为了与中国竞争,华盛顿也会与自己所揭橥的民主人权价值妥协。
虽然王毅在去年11月访问阿迪斯阿贝巴时表示,中国反对任何外国势力介入衣索比亚内部事务,重申对总理阿比政府的支持,但访问厄利垂亚后,王毅在肯亚宣布北京将任命一位非洲之角事务特使,希望能促成政治共识及协调相关行动。当然,这不是单单针对衣索比亚而来,毕竟索马利亚也有激进伊斯兰团体与西方支持的政府进行对抗。厄利垂亚与衣索比亚的提格雷区域连结,虽然厄利垂亚已表态支持阿比总理,但王毅此行有助于了解该国对衣索比亚内战的立场与看法。同时,由于厄利垂亚受到美国制裁,王毅也趁此机会嘘寒送暖,巩固中国的区域影响力,特别是该国南边还有中国海外唯一军事基地的吉布地。
最后,在王毅出访葛摩的同时,印度军舰凯萨里号正停泊在该国莫洛尼港,象徵莫迪「所有区域国家安全与成长」的战略思维。由于王毅接着访问印度左右两侧的马尔地夫和斯里兰卡,自然受到新德里的高度关切。刚由软禁中重获自由的马尔地夫前总统亚敏正在推动「将印度逐出」(India Out)的倡议,该国是否会因此引进中方势力对抗印度,确实值得关切。
斯里兰卡因积欠中国债务未能偿还,因此必须租借汉班托达港给中方,但却引发国际社会的「债务陷阱」批评,也不时传出斯里兰卡反悔的声音。不过,随着王毅的出访,显然这个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租借关系仍将维繫,使得北京在北印度洋的经营更加完整,突破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围堵。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