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其实还未结束,自上世纪冷战以来的全球权力板块仍在持续碰撞挪移之中。
全球目光均聚焦乌克兰。事实上,美俄高层、俄与北约、俄与成员包括美国的欧安组织,自1月10日至13日均将频频会谈。俄罗斯与西方正在进行一场不仅针对乌克兰还包括整个东欧的新对决。
去年底的12月15日,俄国外交部向美国和西方提出了一份近乎最后通牒的建议,内容之强硬与态度之坚决堪属空前。如其中的条款4,要求所有在1997年之后加入北约的国家(不仅是整个前苏联的外围地区,还包括了一眾如匈、波、捷等所有10几个东欧国家)均应撤走美军及拆除美国之军事设施;及条款6,要求北约不得再进一步的扩张,这意味着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俄国还表示,这份提案无法长期讨论或更改,北约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
这份「通牒」相当于普丁对美国的「将军」。普丁之所以如此强硬,说白了是乘美国之危。今日之美国,内忧之巨堪称建国以来所未有,外则面对与中国之博弈,吃力又占不到上风,西方阵营美欧之间亦早非铁板一块,雄心勃勃一心追求重振俄罗斯雄风的普丁当然不会错失机会狠狠地赌上一把。美俄的对决,折射的正是自上世纪冷战以来全球权力板块的碰撞仍在持续之中。
不妨把整个过程画分为冷战、后冷战及后后冷战三大阶段。冷战,自1945至1991,为期约半个世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以中、苏为核心的共产阵营,在意识形态与体制上的斗争,双方势均力敌,一直到中国1979改革开放及1991苏联解体西方胜出告一段落。在地缘战略上于是出现了两条争持线:一条是美苏在西、东欧之间的对峙,一条是中美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对峙。
1991冷战结束,进入后冷战,为期大约10年至2000年告一段落。与冷战之东西对抗不同,后冷战美国是唯一超强,独霸全球。在西方,美国以北约东扩步步进逼气息奄奄的俄罗斯,北约从1949年成立时的12个创始国扩张到目前的30个成员国,一半以上均为后冷战期间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在东方,中国虽已走上了改革开放但仍未成气候,所以先后有银河号事件(1993)、海峡危机(1996)及炸馆事件(1999)羞辱中国。
世纪之交是个运势的大拐点,从2001年开始进入后后冷战,后后冷战意味着美国不再能独霸天下。美国运势因911事件、两场反恐战争、世纪金融海啸、民粹兴起及新冠疫情而持续下行;俄罗斯则因普丁上台,「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而告重振雄风,代表作即2014年收復克里米亚。
至于中国,更是持续迅猛崛起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蓄积强大力量,力图将美国势力挤出第一岛链。因此目前在东欧及西太出现的权力板块碰撞延续的还是自冷战以来尚未稳定的大国较力。
从大歷史及全球格局的角度来看,乌克兰与台湾都是后后冷战大国权力消长下的挤压核心,乌、台形势的发展与终局,也将成为后后冷战是否告一段落的关键指标。(作者为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