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是国家重要溼地,目前由台南市野鸟学会团队认养管理,每年支出费用高达600多万元,其中200多万元倚赖大眾捐款,园区团队也思考未来经营模式,如要永续发展,与其每年向社会大眾募款,也拟参考其他县市溼地经营模式,由市府编列预算管理,对水雉保育及生态维护更有利。
水雉园区2000年正式成立,由台南市政府向台糖公司租地,台铁、高铁公司赞助租地经费,由中华民国野鸟学会、台南市野鸟学会接力公益认养管理。在相关单位努力下,水雉復育有成,数量从1998年50只逐年成长,2016年破千后,数量都维持在1000只以上,去年更突破2000大关,达2252只。
水雉园区除将溼地整理打造成水雉栖地,还推广友善耕作,提升在地农友生态保育观念;推广环境教育,让全国民眾认识水雉生态;园区内25口水塘更是水雉重要栖地,常见鸟友在观鸟亭架着相机取景。
园区主任李文珍表示,园区有5座木制赏鸟亭、1间生态教室,是鸟会向林务局申请经费建造,各栋屋顶已老旧腐朽,亟待整修,整修费用达250万元,至今仍筹不到钱。
台南市农业局表示,2018年曾请设计公司评估赏鸟亭整修费用,但因赏鸟亭建造时未申请建筑物使用执照,相关补照作业及整修费用加起来超过400万元,且建物非市府财产,补助维修,于法有碍。
农业局表示,可行方式是将建物捐给市府,走完捐赠程序后,再补完成申请建照手续,才能编列预算整修。李文珍表示,园区不像其他县市溼地有公部门经费支持,水雉园区每年都为筹经费伤脑筋,是时候让园区身分有更好的定位,不用再为财源苦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