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或许连谈论国民党何去何从的文章也激不起点阅率了,整个社会已快要适应没有国民党的日子了。
一个激不起民眾热情的政党的确没有存在的价值,但仅在十余年前尚独领风骚的政党,何以落败至此?原因眾说纷纭,不外是积弱不振的党中央,加上割据地方的诸侯,而这两现象又互为因果。
过去国民党依靠侍从体制,扶持地方派系,巩固政权。在与派系的利益交换中,党中央是资源分配者,强势主导。但在吴敦义2020败选下台后,继任者江启臣无前辈般歷练出的威望与折衝能力,却还以强势党中央的姿态领导国民党,造成诸侯隔岸观火,令不出党中央。也因缺乏统合作战能力,国民党在立法院问政形同一盘散沙,政党支持度也一直在低檔徘徊。
也因此,国民党党员给朱立伦第二次机会,回锅党主席。然而,公投加上补选、罢免结果,证明了江启臣开启的弱势党中央结构已然形成,即使老司机也回不去了。
弱势党中央除了纳入诸侯,或有政治影响力人物进决策圈外,还有没有其他作法可以扭转颓势呢?党中央的弱势是指没有财力或组织主导选举事务,但比起县市长忙于日常市政,党中央可以从事思想工作,重新定义政策内涵,发展民粹的政策口号,并以中央厨房概念,输送民代问政或上政论节目对战的子弹,让民眾感受到国民党是有论述的政党。
譬如,国民党不应再陷入反核/拥核的争论,因为那是对手定义的战场。国民党应走向「反碳(发电)」的道路,结合因欧盟强制碳排带来的新兴能源产业族群,擘画促使人民採用低碳产品的政策,藉此标示民进党是落伍、骯脏发电,国民党主张的反碳才是进步的。
目前诸侯或许觉得弱势党中央与其无关,甚至想要切割党中央,这种想法未免短视。诸侯2018年的胜选不是其政绩或个人无瑕疵,而是拜「韩国瑜旋风」的外溢效果所赐。这些民调领先的诸侯在年底县市长选举若想採取冷处理的选战策略,由赛局理论角度而言,绝对会变成追随者,由对手定义人设与选战节奏,对选战大大不利。
故党中央与诸侯必须认知到:政治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战啊!年底胜选是共同的目标,在此之前,合力建构国民党形象,防止个别政治人物被狙击成不法、愚蠢的人设,才是重中之重。
中二补选亦可看出单凭地方派系力量,已不可能在一对一选举中胜出。国民党过去最强大的选举利器:组织动员,完全破功。弱势党中央尚有可为之处在于带领新思想,发展新论述,这就需要能深思但有选举经验的人才能毕其功于一役。故慧眼识英雄或许才是朱立伦2022选举最大的挑战。(作者为元智大学资讯管理学系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