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退辅会利用纪念蒋经国总统逝世34周年的场合,重新评价蒋经国的歷史定位,与过去绿营一贯的论述有所不同。这其中固然有分裂蓝营、向蓝营支持者喊话的选举操作,但论述的调性与方向却让人出乎意料之外,对台湾长期的民主发展有无影响值得观察。
撇开选举考量,蔡英文政府之所以重新纪念与评价蒋经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一方面为自己过去在威权体制中的角色辩护,另方面也为目前威权走向铺路。
蔡英文的「论文门」经有心人士锲而不舍地追踪调查,我们发现背后有一张庞大的保护网在遮掩着许多真相。而这张保护网不只是现存的国际政治关系网络,也有当年国民党党国体制的影子。蔡英文的父亲蔡洁生与国民党绵密复杂的关系也一一被揭露。蔡英文从进入政治大学、取得律师资格到进入政府部门,都是党国体制下的人生胜利组。无怪乎,2016年蔡英文取得大位不久就说出:「威权时期不是大家都选择服从吗?」她不只是为当时司法院院长提名人谢文定辩解,更像是为自己脱罪。
除了服从者之外,最近又爆发黄伟哲疑似线民案,这些沸沸扬扬的「线民」风暴,让我们看到台湾在民主转型中除了为民主牺牲奉献的抗争者外,更有各种游走在权力更迭中的投机者,而且这些投机者不少正在掌握国家机器。
蔡英文这种在威权下选择服从的价值观正可为她自己和这些投机者漂白,否则很难面对美丽岛世代的灵魂拷问。不仅如此,还必须重建威权体制的记忆与解释,才更能符合「服从论」的价值观。
所以在退辅会的声明中,对蒋经国的描述就必须强调开明的一面,淡忘其专制的一面。将民进党组党未被镇压也视为蒋经国的功劳,称其为「寧静革命的先行者」。威权为了反共是可以被「接受」,专制只要适度放宽走向开明,就可以被「原谅」。
这样的论述与民进党之前对蒋经国的评价极不相同。更令人惊讶的是,民进党内及促转会也都没有任何异声,一片寂然,这才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民进党赢得公投、中二补选、罢昶一连串胜利后,蔡英文强势主导甚至专断独行的气势越来越强,党内外几乎没有杂音。孱弱的反对力量与被收编的媒体和民间团体,让社会几乎没有制衡的力量。台湾往选举威权之路越来越近,在意识形态与社会氛围上去「合理化」对威权的服从变得有其必要。
过去儘管各族群、世代的教育背景、生活经验对于台湾的歷史记忆有所不同,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绝大部分愿意生活在自由民主的体制下,对于转型正义、促进和解、巩固民主是有共识的。遗憾的是,政治人物对于转型正义的观念与作法,大多还是视作政治操作与选票提款机。
2006年陈水扁总统贪腐丑闻爆发,许多亲绿学者也看不下去,针对陈水扁的贪瀆提出声明,其中提到:「因为过去政权所为的不义没有获得妥善的处理,使得我们无法共同耕耘民主的未来」。可见为了民主的未来,必须小心谨慎地处理歷史的遗留问题,绝不能沦为一党之私的工具。
艺术家吴天章有个作品《蒋经国的五个时期》,画了5张蒋经国头像,分别代表蒋经国不同时期的面貌,从朝气蓬勃充满理想的青年到慈眉善目的晚年,其中有一张是坚毅但冷酷的面容。哲学家卡尔巴伯也说过:「伟大的人物常常会有伟大的错误。」重新客观地评价政治人物,还原其歷史面貌,从中汲取教训,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以和解与团结之名,重新包装,甚至掩护当前的威权化、一党化的的发展,重建「服从」的心智,就不知未来的艺术家将会如何描绘蔡英文的第二任总统像了。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