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飙升,使Fed才刚启动缩减购债,官员已纷纷表态支持及早升息,甚至缩表的选项也浮上台面。开年释出的12月FOMC会议纪录中,委员们便已在讨论2022年第一次升息后,将选择适当时机启动缩表。因应Fed的立场转变,多家外资券商亦将预期升息时程提早至上半年,且预期第三季开始缩表。

其实不久前,去年8月的央行年会上,主席鲍尔才表示高通膨虽令人担忧,惟只是暂时性现象;去年11月却表示不再用暂时性(transitory)的措辞来形容通膨。相较过去Fed政策调整多以经济考量为主,视数据表现而升息,具较高的政策预测性,突显律师出身的鲍尔,在2021年对通膨严重误判,在政治压力下出现矫枉过正急遽转鹰的窘境。

Fed政策的转向,谕示着资金通膨可能走向末端。货币政策并无法解决硅通膨及绿通膨的问题。随Omicron变异株横空出世,欧美各国疫情再创新一波高峰,缺工、缺料、塞港等问题继续蔓延。去年11月美国联邦调查委员会即就供应链问题进行调查,要求Walmart、Amazon等大型企业提交供应链相关数据。去年12月美国商务部表示,目标今年与亚洲国家签订一项经济架构协议,聚焦供应链协调。今年1月,白宫经济顾问Deese表示,将就港口问题採取额外措施。在美国政府的积极奔走下,今年供应链问题应有改善空间。

所以,后续我们要长久面对的是绿色通膨。今年要担心的是绿色通膨上升的过程中,追逐绿能所引发的问题与矛盾,将成为衝击金融市场的「绿犀牛」。

为应对气候变迁,各国欲加速达成减碳目标,政策多偏重淘汰化石燃料,然而对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的投资却不足,加上去年以来经济復甦,又逢寒冬,电力需求上升使能源供应紧张。以欧洲为例,欧盟为阻止企业、发电厂排放过多二氧化碳,于2005年引入「碳权交易系统(ETS)」,受规范产业需额外支付碳成本。欧盟碳价一度于去年12月创下每吨二氧化碳90.75欧元的新高。欧洲转向碳排量较低的天然气发电,导致天然气供应紧张,过去一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257.4%,最终推升欧洲电价。

新能源方面也遇到挑战。北海周遭风力发电厂遇天气因素,风速减弱致风电产量不如过往,加剧欧洲能源危机。美国方面,1.75兆美元支出法案谈判卡关,市场担忧影响替代能源相关建设及补助。另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PUC)提案修改太阳能屋顶补贴,拟降低屋主将其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多余电力出售给电网的费率。相关发展使得绿能的发展进一步退两步,也衝击太阳能、风能相关个股表现。

为突破减排困境,欧盟执委会于去年12月31日发送「补充授权法」草案给成员国,内容包含计画将核能和天然气纳入「永续金融分类标准」清单,亦即计画将核能和天然气将纳为绿能。看似良善的立意,背后也是暗潮汹涌。核能发电占比高达70%之法国当然举双手赞成,然德国和奥地利已表示不支持。欧盟东南部较依赖化石燃料之国家则表示,希望至少能以天然气能做为过渡性能源。因此,考量因核能争议大,最终可能仅先将天然气纳入绿能,但在天然气价格偏高环境下,电厂有诱因持续以煤炭发电,导致碳配额需求居高不下,欧盟碳价将持续上涨,也持续推升绿色通膨。

所以,2022年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可能不是Omicron变异株疫情上升,也不是Fed升息,而是绿色通膨带来的绿犀牛。在通膨上升环境下,油、矿、农、金等原物料及相关类股、资产股等实体资产概念标的价值浮现,可着眼长线适度分批布局。另碳价持续飙升,不妨考虑将追踪碳价的ETF等相关另类资产纳入投资组合,在开年股市动盪之际,进一步降低投组波动。

#碳价 #升息 #绿色 #通膨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