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NFT在全球热卖,不仅是区块链、加密货币等社群创造高话题性,也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版面,数位艺术家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以6,9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游戏平台Sandbox的虚拟土地以430万美元售出,NBA Top Shot中詹姆斯(LeBron James)灌篮的影片以38.76万美元的高价卖出,《CRYPTOPUNK》、《无聊猿(BAYC)》系列也都被收藏者高价抢购,实在很难想像为何会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买一个用不到的虚拟商品,这是未来的趋势?还是另一个泡沫?

依据拍卖理论,传统英式拍卖最终的成交价格决定于出价第二高竞标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aul Milgrom证明了当投标者在出价过程中越互相瞭解,将给卖方带来更高的收益,而不同于实体拍卖,网路拍卖通常会设定具体截标时间,因此有更充份时间进行竞价及了解对手,自然会推高成交价格。

每个消费者对于商品价值判定的标准不同,且由于NFT独一无二、永远纪录、交易透明等特性,所有人都能轻易知道持有者是谁,因此买家考量的不仅只是未来增值空间,或是单纯对于该商品的喜爱,而是持有这个NFT能彰显的独特文化、艺术、数位、科技等地位与品味证明,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认为,人们高价购买奢侈品为的是想受到他人肯定(尊重需求),说穿了就是「财力与品味」的社会地位象徵,如同艺术品、限量精品、名车等,当红的NFT理所当然成为有钱人追逐的焦点。

个人认为,这些天价的NFT很有可能是追捧过度的泡沫,如同2017年发生的ICO泡沬,随着这波金融市场、加密货币牛市结束,NFT的价格也会回到比较合理的区间。

不过,泡沫过后留下来都将会是有价值的,NFT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例如NFT发行门槛与成本都很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发行,不论是一般民眾、网红、饮料店、餐厅到大企业都可以发行自己独一无二的NFT。

且在NFT市场并无国界地域的限制,架构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只要符合交易条件智慧合约就会自动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简单明白,不仅创作者有机会一炮而红,也为收藏者带来无限商机。

其次是NFT连结的应用层面充满商机,日前台湾MaiCoin集团与插画家「小岛纪实」推出碳权NFT,将手中的1,800吨碳权与插画结合并发行成NFT,每个NFT代表4吨碳权,共计发行450个NFT,而碳权NFT可以交易,将有助于国内碳权价格的揭露与订价。同样地目前NFT在游戏、收藏品、身份认证、电子票、串流影音等领域都有类似的应用场景出现,而这只是开始。

另外NFT很可能也是元宇宙(Metaverse)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虽然各界对于元宇宙最终的样貌仍然没有共识,不过由于NFT十分适合做为数位资产交易的证明文件,让虚拟世界里的资产买卖可以成立,也能提供数位商品智慧财产权的保障,让元宇宙中所有资产与商品都能有明确的所有权归属,只要能明确界定个人私有财产,自然就会形成价值交换与市场交易,并成为元宇宙经济运作的基础。

最后,不论NFT价格是否合理,NFT的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各界都高度期待且积极投入,这场数位世界的竞赛才刚刚开打,也是台湾迎头赶上的好机会。

#证明 #发行 #价格 #NFT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