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外的是,根据IDC公有云服务市场追踪半年报研究显示,台湾的公有云支出预期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20.85亿美元。而进入疫情的第二年,成长持续强健,光是2021年的公有云市场年成长率就达到21.4%。创新与风险管理 也被引述为云端採用的主要推手。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资料迁移到云端,这是否意味着本地部署的基础设施将走向歷史?公司是否能够完全摒弃投资本地部署的软硬体,并全面走向云端?

其实并非所有的资料都应该被存放在公有云上。有一些资料我们偏好存放在防火墙内、距离企业更近的地方。事实上,我们越来越常看到企业选择採用混合云的方式,以同时享受公有云与本地部署两者带来的好处。

跨越资料管理挑战 混合云前景看好

企业在云端与资料管理中所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移动资料的成本可能会非常昂贵,有时还相对耗时—例如在云端和终端使用者设备间移动资料,特别是当资料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平台上的时候。即使资料存放在接近终端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也仍旧无法完全避免延迟的问题。尤其当资料量越大时,要将其移入或移出云端,就会更加耗时。

此外,有些应用程式因为缺乏互通性,并不适合在云端上运作。如果有一特定应用程式与企业内其他应用程式有大量连动,则此特定应用程式与其资料库也必须要在地端运作。对于专门为本地部署而开发的应用程式,将会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力气与费用,才能让这些应用程式可以在云端上运作。

再者,现在许多公司都被要求遵循资料使用与隐私权的法规,例如《个人资料保护法》。而许多政府也都规定个人用户资料需存放在资料被使用的相同地理位置。

许多跨国企业已转向採用混合云策略,以达成混合多云运算与动态资料移动。举例来说,研发出AZ疫苗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AstraZeneca,目前正透过採用混合云,加速发现能带来重大改变的疗法。透过横跨各种基础设施的资料架构(Data Fabric),研究人员可以在有需求时存取正确的资料。

结合云端地端优势 最佳化资料管理

综合上述,我们已知若将所有的资料与应用程式都搬到公有云上,或使用工作负载平移(Lift and Shift),可能并不实际,且存在延迟、互通性、法规的潜在挑战。若我们想利用数位化带来的所有优势,并成为以资料为中心的企业,我们相信关键在于,资料能否在企业中以合理的费用、在正确的时间交到正确的人手中。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透过混合云进行强健的资料管理与治理成为焦点。企业可寻求具有最佳管理工具、产品组合、并已与主流云端业者建立合作关系的资料管理伙伴协助,这些伙伴将能引导企业发挥资料与混合云策略的最大价值。

#云端 #企业 #公有云 #资料 #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