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准会(Fed)已于2021年11月启动缩减购债计画,展望2022年,预期台股将由激情回归平稳,主要是面临到经济成长基期调整、全球供应链调整,以及QE退场的资金调整三因素所致,预期上半年震盪趋坚机率较高,下半年则要留意升息前夕波动加大风险,指数高点有机会挑战万九大关,「碳中和」、「半导体」两大成长方向为产业关注焦点。
台股2021年以来上市柜获利亮眼,推升大盘突破万八新高,除了电子科技产业外,传产的航运、钢铁、金融类股的企业获利都大幅跳升,目前本净比已拉升到1.8倍以上,预估2022年上市企业获利成长3%,成长幅度相对趋缓,加上2022年QE渐缓,资金效应将不如2021年强劲。
由于比较基期垫高,经济成长力道将由2021年的谷底快速反弹,进入2022年合理平稳成长阶段,指数方向上仍偏多看待,但要留意整体市场评价已来到波段相对高位,波动风险可能加大。
根据IMF预测,全球经济仍处于稳定上升的轨道,2021年全球名目GDP预估将达到144兆美元的规模,远超过疫情前的135兆美元水准,2022年则进一步扩张至155兆美元,景气趋势仍是向上,只是对市场的惊喜将会降低。
另外,经济政策重点也将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的方向也从前两年纾困性质的移转性支付转向基础建设投资。看好美总统拜登推动的「重建美好世界」政策,大力投资在基础建设与环保绿能相关产业,将可望推动经济保持稳定及市场中长期的增长基础。
在生产端部分,先后受到中美贸易战开打、新冠疫情衝击,造成供应链断链,缺料、缺货、缺工的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厂商抢补库存,抢料、抢柜、抢船位、抢物流,不仅推升产品成本导致物价走扬,也直接逼迫全球供应链的迁徙大调整。
而全球产业供应链调整,从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及规模效益的考量来看,都造成产品成本的结构性上升,加上原物料价格不断走高,预期高物价将可能成为2022年常态,对各国央行而言,过去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将受到严峻考验。
美联准会2021年11月宣布开始逐月缩减购债规模,同时将加快升息、缩表速度。不过,目前货币政策调整还不是资金水位的缩减,整体市场资金满水位仍待消化,庞大资金流向才是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关键。
由于现阶段利率仍处歷史低檔区,且Fed后续升息机率也逐渐提升,建议仍是以先进经济体股市为布局重点。在资产配置上,仍将是「股优于债」环境,搭配目前主要股市评价来到相对高位,研判多方资金将从过去的雨露均沾,类股齐扬模式,转向为聚焦成长市场与标的的轮动走势。
另外,观察过去经验,QE退场过程中,股市涨跌幅度相对持稳,但到了升息前夕,普遍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檔修正。因此,预料台股2022年上半年将是震盪趋坚格局,下半年要关注资金动向是否会对指数带来大幅波动。
针对类股展望,半导体是所有重要科技成长的关键零组件,可说是「得半导体者得天下」,且产业发展不仅是现在进行式,更是未来式。因此,在整体市场动能趋缓的情况下,预期市场资金将会聚焦于成长趋势最为明显的碳中和与半导体两大投资方向。
此外,从2021年美国两大飙股特斯拉(Tesla)、辉达(Nivdia)大涨即可看出未来趋势,归纳出其分别代表「碳中和」政策趋势,以及AI、自驾车、高速运算、元宇宙等应用带动「半导体」需求持续成长,2022年起贡献业绩逐步走高,对应台系相关供应链,像是绿能、储能、电动车及功率元件等,与先进制程、IC载板、硅晶圆及IC设计族群皆具「有基之弹」表现。
尤其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戮力减碳,以及中国大陆开始推动「能耗双控」的政策引导方向来看,碳中和将带来重大的市场商机,且重点在于此趋势自2022年开始仅是初步发展阶段,预期未来10、20年都将维持成长趋势。
进一步观察半导体产业发展,经歷近两年的半导体晶片缺货荒,加上中美对抗,争夺半导体资源与主控权,目前各国都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也将取代过往网路社群产业,成为市场主要的投资布局标的。
除了碳中和、半导体两大成长趋势之外,随着5G应用逐渐提升,看好云端通讯产业的伺服器、网通设备及零组件需求浮现。其次,疫情趋缓、疫苗覆盖率提升,将带动传产消费旅游与高殖利率蓝筹股,五大类股具轮动上攻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