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9个月,星展抢下花旗消金,对发迹于新加坡的星展来说,印证亚洲崛起,在海外眾多市场中,再添一个居龙头地位的市场。然而面子有了,能否维繫花旗在台战果,这「花」究竟捧不捧得住,艰困考验还在后头。
星展过往曾有两次併购经验,但论强度与併花旗难以相提并论。併宝华银行,顶多就是拿到进入台湾的门票,併澳盛消金,充其量也就是与其他外银并立的资格,但併了花旗,是直接超车匯丰、渣打,情况完全不同。
花旗之所以值星展以溢价198亿元拿下,在于傲人的信用卡、财富管理两大业务。其中信用卡是重中之重,星展虽然认为,与花旗客户并不重迭,互补性强,但平心而论,花旗信用卡近年只能算是守成,关键是能留多少。
对星展来说,过去发卡规模不大,加上品牌没那么响亮,在信用卡业务相对吃鱉。但併了花旗消金后,情境完全不同,是要让花旗变成星展样,还是让星展变成花旗的样子,发卡策略截然不同,势必面临路线取舍。
信用卡还有得补,财管就很困难。花旗之所以忠诚度高,在于品牌、在于跨国网路,这是星展所欠缺,也不是说补就能补;而这些高资产客户,通常在海外也有花旗帐户,要能如星展所愿完全转移,恐怕都是未知数。
如同星展总经理林鑫川所言,吃下花旗消金将让星展「少奋斗10年」,但这其实是很保守的说法,因以台湾银行业竞争激烈,自发性成长空间受限,星展若没吞「大补丸」,即便再花个10年都大不起来,併购当然最快。
如今併购成功,当然可以高兴,但高兴得绝不能太快,因为面子有了,接踵而来的是更现实考验。小星展吃下大花旗,即将感受到「买比养容易」,能否如愿变成大星展、龙头位置能否坐得稳,「登大人」才刚开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