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延烧2年,全球观光旅游市场首当其衝,旅馆业尤以位处都会精华区、经营成本最高的观光旅馆的挑战最严峻。看不见解封的曙光,旅馆求生除防疫旅馆、出售资产、开源节流苦撑的老路,更应善用既有优势,重新调整为多角化经营策略,提前突围。
观光局统计从2019年12月来台旅客人数为114万人,但国境封闭,即便第2剂疫苗覆盖率将近7成,每月旅客数都挂在1.5万以下,这种只剩1%的恐惧,直击观光旅馆业务。2019、2021年前3季相比,台北观光旅馆住房率整整掉了5成,房价打8折后,房租收入大跌,纵然强推餐饮,但总收入也减少57%。
连两年巨额亏损已够苦,最棘手的是饭店属于劳力密集产业,季节性、节庆性的人员调度本来就不容易,现在还出现疫情反覆,以及各类报復性消费题材,从中华经济研究院调查的非制造业经理人指数(NMI)各月数据来看,住宿餐饮产业的「商业活动」、「新增订单」指数最极端,疫情一紧绷,指数就贴地,市场一回温,又是衝顶式的急弹,人力成本负担最重,再加上通膨带动的採购价格狂涨,能坚持经营下去的真要智、仁、勇,缺一不可。
公开发行的16檔饭店股去年有12檔营收倒退噜,但真正的转折点是资金潮诱发的投资热,在不同产业发生极不均衡的復甦景象,加速产业间的洗牌,算盘的拨法绝不是「两年亏掉的10年都赚不回」这么简单。以1958年开业、去年出售的高雄华园饭店六合馆为例,交易金额27亿元、处分利益约19亿元,相对于2019年市场高峰期,总营收也不过1.6亿元,还真让这些坐拥金山银山的业主燃起不如归去的念头。
本来前年疫情爆发,老饭店开始整修、设备调整,休养生息,但疫情一拉长,考量资本投入对往后房价拉抬助益有限,现在又有缺工缺料的成本问题,且未来5年台北市新的星级旅馆还要再开至少15间、3500套房,消费者喜新厌旧、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不可挡,也成为让老旅馆提前谢幕的原因。
虚实整合及轻资产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营运核心策略,在政府推动「旅馆转型社宅」政策之后,旅馆业等于走上广义的Co-Living的新路,也促进拆分餐饮、住宿、旅游不同服务内涵的营运项目。因应未来全然不同的产业需求,所有不动产投资、开发、营运都应该弹性、灵活布局,运用既有商务优势,延伸服务及营收外溢的机会,以增加企业韧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