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县民谢登祥与其子谢佳荣,1983年在竹南镇山佳里发现陶、石器史前遗址,但多年来附近筑路、盖民宅,至今未受文化资产认证及保护。台湾陶文化协会向苗栗县政府提报考古遗迹,8日首度现勘,协会期望重启文资程序,保护山佳遗址。
县府文观局文化资产科长郭静芳说,根据苗栗县考古遗址审议委员会初步现勘,认为早年的考古遗址普查报告书,已经不符合实际现况,因此县府将向文化部申请遗址内涵与范围调查评估,因为遗址涵盖范围广阔,多为私人土地,未来会审慎评估是否成立文化考古遗址。
根据台湾陶文化协会文史资料显示,竹南山佳遗址范围广阔,位在竹南镇山佳里和头份镇后庄里,主要分布中港溪下游,射流溪北岸和新港溪南岸之间的台地上,东西长约1千公尺、南北宽约3至400公尺。
谢登祥、谢佳荣当年捡拾地表遗物,通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人员陈仲玉、刘益昌前来调查,发现有大量陶器、石器,苗栗县府、文化部和文资团体曾在2006年进行田野调查,不过随着时代更迭,建筑、道路林立,没有正式文资保护。
台湾陶文化协会理事长邓淑慧说,考古团队曾在山佳遗址,挖掘出2000到3000年前的陶、石器碎片,推断遗址是先民的陶器制造场所,若再向下挖掘可能会发现4000多年的文化史物,如果有机会成立山佳遗址公园,说不定有机会发现台湾第一石虎。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