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刚强调2022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求稳;2022年1月初,大陆市场监管总局即公布了13件违反「反垄断法」的案例。这13件中有11件是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两家网路巨头;因而有论者认为,这意味大陆官方将延续去年政策,透过反垄断限制资本在平台经济领域的无序扩张。
虽然中共一再强调,推动反垄断是为了维护市场合理竞争。但深入来看,中共推动反垄断,特别是针对本土网路巨头,有其深层的经济政治意涵。
经济上防范金融风险、引导经济脱虚向实
中共推动反垄断的首要经济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自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即被中共视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由于网际网路的快速发展,有利经济增长、招商引资或科技创新;因此,过去中共多放任其发展。但随着网路跨足金融领域,例如P2P网路借贷平台、ICO代币眾筹,网路金融的野蛮式增长,不但侵蚀了传统金融业的利润,其无序扩张的结果,甚至衝击了金融的稳定与经济的安全。因而,中共意识到必须透过强监管及反垄断,防止这些网路企业无限制的跨足金融领域,影响金融稳定与安全。
中共推动反垄断的第二个经济目的,就是为了引导经济脱虚向实。过去20多年来,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大陆互联网企业,由于资金泛滥,许多网路企业盲目扩张版图,甚至在连营运计画都没有的阶段,就大规模成立公司与部门、招募员工;而网路企业的过度扩张,让中共意识再如此下去可能会造成经济泡沫。此外,新冠肺炎爆发后,全球对中国制造的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电子用品等产品的大量需求,让中国大陆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因此,中共更坚定认为,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
中共推动反垄断的第三个经济目的,就是为了促成高品质发展。中共一再强调,中国大陆经济要由「大」到「强」,就必须有一个有利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反垄断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有利经济向高品质发展。
政治上维稳、重塑政商关系
至于中共推动反垄断的首要政治目的,是为了维稳。中共认为,中国大陆巨型网路企业的崛起,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压缩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侵蚀了央企、国企、甚至国有金融机构的利益。更严重的是,网路巨擘垄断造成的行业内卷、贫富差距,甚或失序的财报造假、炒作卖空,都引发极大的民怨,不但使得民眾质疑中共向资本靠拢,年轻人也以「躺平主义」来抗议「996」、「715」的过劳低薪。亦即中共意识到资本扩张可能影响执政基础时,就透过反垄断遏制网路巨擘发展,以维持政权稳定。
中共推动反垄断的第二个政治目的,则是为了将网路巨擘纳入控制。由于中国大陆阿里巴巴、腾讯这些网路巨擘,其影响力已经大到可以影响国家重大政策;加上这些企业掌握的庞大数据资料,可能威胁中共统治基础。这使得中共必须强化对这些企业的控制,以防范这些富可敌国的民营企业以其财力为基础,在政治层面侵蚀其政权。因此,除透过反垄断等手段削弱这些企业巨擘影响力,也藉此将这些民营企业纳入中共控制。
中共推动反垄断的第三个政治目的,是为了重塑政商关系。中国大陆网路巨头的确影响日增、且越来越不受控制。对中共来说,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绝不可有化外之民,更遑论挑战党的领导。因此,中共透过监管的强化与垄断的升级,削弱这些网路巨头的政治社会影响力,以此重塑政商关系。
经济有序发展与治理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中国大陆网路企业的快速壮大,已影响其经济产业发展、侵蚀统治权;因此,中共透过加大反垄断,以在经济层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经济「脱虚向实」、促成经济高品质发展;同时,在政治层面化解民怨维持政权稳定、将网路巨头纳入控制、重塑政商关系。
中共认为,「海量的数据」及「丰富的应用场景」,是中国大陆发展数位经济的优势。因此,「十四五」时期,发展数位经济,仍将是中国大陆重要的经济产业政策;但如何推动数位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则是未来政策的重点。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中共将持续针对性地推动反垄断,以遏制网路巨头的过度扩张。但中共也将以反垄断为杠杆,以确保中国大陆经济产业能维持有序发展;同时,为中共治理的稳定性创造更多条件。这才是中共推动反垄断政策的真正意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