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制造业非被视为高度碳排放产业,但仍密切关注全球零碳发展的各项举动。碳定价最直接影响企业营运成本,但其实碳管制所衍生出其他风险,更是不得不慎,包括:

1.中国大陆7月开始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但9月为了遏制碳排放加强落实「能耗双控」,即祭出极端限电限产方式,我国厂商逐渐意识到未来在当地生产运作,限电恐成常态。

2.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未来若成真,将针对高耗能进口产品课徵关键,虽制造业非高耗能进口产品,但因碳边境调整机制涉及原物料,势必将影响原物料价格的上涨,当前原物料价格的上涨已经造成企业营运的成本,未来恐只升不降。

3.全球主要国家政府因应气候承诺目标,将以强制力政策改变产业游戏规则,企业为了导入减碳技术将会有更多的资本设备支出,或需要採购绿电进而导致成本增加。

4.当低碳成为企业形象,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低的企业恐将不受国际投资人青睐而增加融资难度,另再加上终端企业客户转型积极,供应链被要求跟上,若没做到甚至可能失去订单。

最后,气候承诺与经济之间的考量,未来仍是全球各国角力的议题。且当前的现实是全球因气候变迁所造成营运衝击,气候变迁所造成洪水、旱灾、暴雪/雨的机率增加,当灾害来袭将衝击制造、生产营运中断,持续引发供应链断链的连锁效应。

#边境 #企业 #企业营运 #上涨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