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济研究院常简称为「中经院」,年轻学子、职场新鲜人常与「台经院」、「中研院」混淆,却也不以为意,「反正都是和作研究相关的吧!?」中华经济研究院长张传章表示,年轻世代对中经院有陌生感,院内有许多管道主动出击自我推介,院方更担心的是人才断层问题。人才断层像极了气象预报颱风将至,考验中经院防颱准备作业是否周全。
早期进中经院任职的研究员,现在都到了届龄退休的时候,甚或已经退休,据悉过去几年多位资深研究员离职或退休,中经院营运立即出现缺漏,例如委办计画主动送上门、没研究员可以接案。张传章说,院内统计未来五年将有七至八位「战将」级的成员要退休,人才断层危机势必再度出现,「势必现在就要着手建立系统性的揽才、育才及留才制度。」
成立逾40年的中华经济研究院,自我期许为「国家的政策智库」,且以成为全球的经济产业相关研究为愿景。「政策智库」(Thinktank)自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多数是非政府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富人捐款或政府拨款,由于研究团队聚焦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国家发展长期议题,需有学术理论支持,有「半个学术界」的意味。1970年代台美断交前后,台湾经济研究院前身的「台湾经济研究所」1976年成立,为台湾第一个民间智库,简称「台经院」;中华经济研究院1981年成立是第一个政府拨款的智库,为作区分以「中经院」称之。
智库的设立有自国外传进台湾,智库的功能却从未受到台湾社会的重视,现在除了委办研究计画的政府部会、或部分跨国企业比较认识,即使是多数大学院校师生对于中经院、台经院都相当陌生。张传章表示,务实作法就是走入校园,主动面向大学院校,目前院内有13位研究员在不同大学兼课,亦与台大社科院、中央大学等15所院校正式签署MOU(合作备忘录),到学校演讲、举办WTO(世贸组织)青年营、绿色济经中心的循环经济活动等,都是为了让大学院校更了解中经院。
至于育才,张传章提出以美国职棒大联盟(MLB)人才培育精神建构「导师制度」,邀请对政策研究有兴趣的年轻博士进入中经院。他说,新人前三年KPI不计委办业务配额,保障薪水13.5个月加上考绩奖金,有专责资深研究员指导方法论和政策策略等,但同时期对于学术期刊的发表要求就比过去严格,目的是要培育新世代人才能以研究品质作后盾,将来能作出有品质的政策建言。
此育才制度,在董事长曹添旺构思、张传章规划下已建置完成,经费也由「建设揽才基金」专款专用。此大行动就剩人才招揽,张传章也交给中经院副院长叶俊显,到美国经济学界招募最大平台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A觅才,期盼永久院舍兴建与育才新制的多重作法,能为中经院永续发展带来激励效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