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界最关注的财经议题是通膨,上周美国公布1月通膨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高达7.5%,是40年来最高;接下去值得观察的是:美国会不会为救通膨而降低对大陆加徵的关税?
去年初学界开始发出「通膨再起」的警告,美国财政部与联准会都否认其可能,等通膨数字上扬,仍强调「只是短暂现象」,结果通膨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一路上扬到现在。今年能否缓和仍在未知之数,专家已经提出防「停滞性通膨」的警告。
美国通膨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外在环境因素,例如疫情引发的诸多问题,导致成本增加、价格上扬;但不能否认的是,也有一部分来自美国政府本身的因素,而且,其所占比重可能更高。
最明显的当然是美国政府过头的大撒币财政政策,及无穷无尽的QE(零利率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较不明显的则是美国对中国大陆发动的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等「组合拳」,造成供应链被打乱与重组,因而生产受阻、成本与价格上扬;对大陆部分商品加徵25%的关税,更让售价调升,连拜登团队的财经官员都承认,加徵关税不利美国消费者与经济。
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下,不仅原先外界期待的降低关税毫无踪迹,美方甚至已发出可能「再增加关税」的警告,原因是大陆未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要求。
拜登政府因通膨走高等因素,民调支持度大幅下滑,由通膨的原因可看出,多半属「自作孽」;通膨飙上7.5%以后,是否能让美国政府想到减关税可缓和通膨,还是会继续把打击大陆的「霸权之争」摆在第一位,大家且拭目以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