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兼副会长。风云学会由理化、控制论、电工、史学、经济学等各专业博士组成的智库,科学与爱国为基本指导思想。

陈经19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印度政府对在印中资企业发起新一轮封禁和干扰,这些以「安全」「税务」为名的干扰行为,印度政府此前已搞过好几次,中国企业开发的App成为重灾区。如此不认真发展本土制造业,挖空心思,人为切割生产链条,对印度的竞争力,必将有百害而无一益。

陈经表示,印度政府14日封禁54款中企开发App;税务部门15日搜查华为在内多个中企在印场所。此前,外贸总局宣布禁止进口外国无人机,实际主要针对中国无人机厂商。但同时,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却暴增43%,达1256亿美元,印度从中国进口额增长46%,对中国出口增长35%。印度对中贸易逆差也从2020年460亿美元增至694亿美元,成为最大逆差来源。

陈经称,印度对中贸易逆差扩大受新冠疫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印度经济发展需要及国内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影响。然而,印度有经济部门将之归结为「中国占了便宜」。印度国家银行15日发发布报告称,如果利用生产关联激励计画(PLI)将对中国依赖降低50%,印度GDP将增加200亿美元。

陈经认为,或许出于较为短视的评估,或许出于错误的认知,印度政府将互惠互利的双边经贸行为片面解读为「吃亏」,并以此为依据对外国企业採取歧视性行为,伤害的也是印度自己的经济,有时连印度企业都无法忍受。

陈经强调,中国多次重申发展经贸互利互惠的交往原则,印度内部虽有抗拒力量,但最终仍然只能与中国不断扩大贸易。只要印度还想发展经济,国际经贸往来的经济原理就绕不过去,中国的优势就绕不过去。

陈经指出,莫迪政府振兴印度制造、激励本土生产的努力,多年来成效不彰,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16%下滑到13%,早在疫情之前,经济增速就出现滑坡。虽然通过高额关税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组装环节放在印度,但仍不可避免地从中国大量进口零组件和生产原料,这是国际化大分工的规律在起作用。

#绕不过去 #封禁 #中贸易 #印度政府 #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