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我国去年平均每月经常性薪资为43211元,年增率为1.93%,扣除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1.97%之后,实质成长率为负成长0.04%,这是近几年来少见的负成长。不过,如果再把年终分红也计算进去,每月的平均薪资达到5万5754元,年增2.94%;扣除通膨之后,每人每月平均薪资的实质成长率仍然是正的,因此主计总处表示全国人民的平均收入仍然是增加的。

上述的说法忽略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一、经常性薪资是每月固定发放的,而年终分红则是依每年产业表现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经常性薪资应该比较有代表性。二、制造业本来的薪资就比较高,现在调升的幅度又较高,因此制造业与服务业薪资差异更大了。三、去年制造业的奖金也比较多,因此不但月薪的差异扩大,加入年终奖金后的差异就更大了。也就是说,去年的所得分配应该更为恶化,这也就是典型K型经济的结果。

依主计总处公布资料显示,去年制造业的每人每月实质经常性薪资上升1.23%,而服务业中大多数都是负成长的,只有金融服务业成长0.59%。此外,传播与资通讯服务业也成长0.19%,其他都是负成长的。其中,娱乐休閒服务业负成长4.74%最多。另外,其他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和批发零售服务业也都下降很多。

在2020年底时,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只有303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则高达691万多人,而后者薪资上调的幅度比前者要小很多。另外,在年终奖金方面,大部分的制造业都不错,服务业中只有航运业和金融业不错,其他服务业大都是苦哈哈的。

造成去年经常性薪资负成长的主因在于通膨达到1.97%,超过了名目经常性薪资的成长。如果只看消费性商品的上涨幅度,相信大家的感觉会更强烈。最近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针对1月以来的报载物品价格上调的资料计算,104项日常用品和餐饮的简单平均涨幅高达18.8%。虽然这种计算方式不如主计总处的严谨统计,但是这种简单平均就代表民眾日常面对价格上涨时的感觉。显然,人们对于物价上涨幅度的感觉要比薪资上涨强烈得多。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台房价也在大涨,依清华安富指数的统计显示,过去两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9.43%,其中台南和台中上涨最多,分别达到17.84%和16.25%,远超过物价水准和薪资的上涨率。也就是说,因为财富增加的速度是超过物价和薪资上涨,而拥有房子的人原本就是财产较多的人,所以我国的财富分配也是恶化的。

最后,现在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大约在0.8%左右,而抵押房贷利率则在1.3%左右,扣除物价指数1.97%后的实质利率为-1.17% 和-0.67%。这代表把钱存银行的人实质购买力下降1.17%,而借钱买房的人其还款价值下跌0.67%,这对借款人而言是有利的。而通常借钱的人大都是企业家或是买得起房的有钱人,现在他们因实质利率为负而获利;相反地,大多数买不起房子或是有一些存款的人,他们存款的实质购买力是减少的。

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财富会从财产较少的人转到财产较多的人手中,这个就是有名的「五鬼搬运法」,因为财富在不知不觉中被移转了,同时造成财富分配进一步的恶化。

不幸的是,政府部门只看到去年经济成长率达到6.28%,却忽视将近2%的通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政府一直强调通膨只是短期现象,然而大多数国人的实质薪资不但没有上升,而且因为严重的通膨而导致实质购买力下降,形成严重的K型经济发展,最终必然会造成所得分配与财富分配的恶化。这些都是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的,政府怎么能够坐视不管呢?(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

#成长 #负成长 #薪资 #性薪资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