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发布我国「同酬日」,两性平均薪资除性别影响外,也与工作性质、类型、年资、学经歷等因素有关,但缩小两性薪资差距仍为社会各界努力的目标。

据统计,我国女性平均时薪304元,为男性361元的84.2%,两性薪资差距为15.8%,若以日期换算,女性要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达到整年总薪资相同。

薪资调查范围自2021年起新增「研究发展服务业」、「学前教育」及「社会工作服务业」,相关统计资料追溯修正至2019年1月,两性薪资差距併同追溯修正。

近三年观察,我国两性平均时薪差距由2019年14.9%降至2020年14.8%,2021年却升至15.8%,代表女性需增加工作天数分别为55天、54天及58天,才能和男性同酬。

劳动部官员指出,2021年两性平均时薪较前一年增加,其中女性增3.3%,但较男性4.6%更低,致使两性平均时薪差距较2020年扩大。官员解释,这与2021年产业间景气状况及加薪幅度出现较大落差有关,例如女性受雇员工占比较高的住宿及餐饮业因受年中疫情三级警戒影响,时薪仅增加1.2%,而男性占比较高之制造业则因外贸畅旺,带动时薪大增5.5%;另外,制造业中两性薪资差距也有扩大现象,如电子零组件的女性平均时薪增6.7%,男性则增13.2%,除性别外,判断可能与工作性质及职类等因素有关。

#两性薪资差距 #工作 #同酬 #女性 #时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