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昨日宣布,2021年女性较男性需多工作58天,因此今年「同酬日」是2月27日,比去年的2月20日还多7天,也是2011年首次调查以来唯一一次不减反增的年度。劳动部推估,应与2021年产业间景气状况及加薪幅度出现较大落差有关。

根据主计总处薪资统计初步结果,2021年我国女性平均时薪304元,是男性361元的84.2%,两性薪资差距15.8%,「同酬日」意味女性要比男性多工作几天才能达到整年薪资相同。女性与男性薪资差距15.8%,意味着要工作到隔年第58天(365天×15.8%约等于58天)才能同酬,因此今年「同酬日」是2月27日。

我国2019年的两性差是14.9%、2020年下滑至14.8%,但去年不减反增加到15.8%。

劳动部统计处处长梅家瑗表示,去年两性平均时薪均较2020年增加,但女性时薪仅增3.3%,主因是去年三级警戒期间,女性员工占比较高(56.3%)的住宿及餐饮业受影响较剧烈,虽然第4季有回至过去水准,但全年时薪增幅仅1.2%;与此同时,男性占比较高(59.2%)的制造业受惠于外贸畅旺,全年时薪增长达5.5%。

此外,即使是同行业,也因性别不同,而有不同时薪增长。如电子零组件女性平均时薪仅增加6.7%,男性则增13.2%。

妇女新知秘书长覃玉蓉认为,性别之间同工不同酬现象已久,劳动部常年未执行促进同工同酬的措施,同工不同酬的差距也能缩减,但去年疫情一来就破功。她呼吁劳动部应先有交叉分析数据,包括为何女性的薪资较男性低,是否有行业或职位高低等差别。

覃玉蓉说,曾有国外政府也要求外包厂商、标案厂商应达到同工同酬指标,才会在投标上予以加分,这也是政府该做的。

#工作 #差距 #女性 #同酬 #劳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