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长期新冠指感染后影响身、心理或社交等层面。林口长庚医院儿科急诊主治医师吴昌腾指出,义大利2020年底研究,受感染儿童高达5成会发生长期新冠;近期英国伦敦大学统计约1成4。

本月《儿童神经病学杂志》研究追踪47名感染且被诊断为MIS-C(儿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的住院儿童病例,结果高达77%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入睡困难、白天嗜睡、脑雾、注意力困难、社交问题、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且持续数周至数月。

台大公卫学院研究员林庭瑀表示,丹麦研究发现儿少长期新冠症状,2个月后仍持续的生理症状以呼吸困难居冠,其次依序是咳嗽、喉咙痛、胸痛、眩晕、头痛、心悸、站立时眩晕。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的发生比例,以「持续2个月」最多,不过会慢慢改善。

吴昌腾表示,辉瑞疫苗对12岁以下族群临床试验接种800多万人次后,发生100多例严重不良反应,但完全没发生心肌炎、心包膜。目前尚未通过药证是因为2至4岁族群接种剂量不足,效果不如预期,但5至11岁效果仍不错。

吴昌腾表示,Omicron的感染部位转移至上呼吸道,幼童呼吸道比成人窄,且没疫苗打,因此更容易感染。加拿大5至11岁接种近9成,美国也超过3成,日本预计3月开打5至11岁。他呼吁指挥中心开放5至11岁接种,提供家长选择权,而非都不讨论,才能避免长期新冠。

北市联合医院医师姜冠宇也表示,先前中央追求清零,小孩可以不接种疫苗承担额外的副作用;如今走向开放,且接受「可控的低风险」,政府就该评估开放5至11岁打疫苗,遏止校园传染。

#儿童 #疫苗 #发生 #长期 #接种